下载此文档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
①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中国人的抗争与探索
中国人抗争与探索的主要事件
A、义和团运动
B、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E、新文化运动
F、五四运动
G、国民大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
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
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
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
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
为 “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7分)
(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宣保君权,自上而下
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
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为受西
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
(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
倡民权的激进主张。
3、康梁为变法做的准备
1、创办学堂,聚徒讲学
2、著书立说,力倡维新
3、上书皇帝,恳请变法
4、创办报刊,传播维新
5、成立团体,组织力量
6、展开论战,挑战顽固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变法通议》
《天演论》
“公车上书”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中外纪闻》
《强学报》
《时务报》
《国闻报》
强学会
保国会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类别
作用
局限性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教方面
军事方面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4、变法的作用
局限
4、变法的结果——无力回天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势力十分强大
B、脱离人民群众,仅依靠无权的皇帝
C、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D、变法手段单一,新政无法落实
例: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5、戊戌变法的历史遗产 ( 历史意义)
A、具有鲜明爱国色彩救亡图存运动
B、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推动中国文化、教育等的近代化
D、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生活,引领时代新风
维新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
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中
国革命必须推翻清王朝打倒帝
国主义
例1、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其中“跪着”主要是指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没有实行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
D、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
例2、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是
A、公车上书 B、保国会成立
C、强学会成立 D、创办《时务报》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领导力量
具体措施中国;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倒幕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
强制推行,大刀阔斧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各地阳奉阴违。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
帝国主义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
思想文化传统: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补充)
百 年 辛 亥
一、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
1、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孔乙己
  • 文件大小1.30 MB
  • 时间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