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据库复习.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第一章绪论 1、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3)数据操纵功能 4)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6)其他功能 2、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开发工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 DBA )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3、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4、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2)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3)并发控制 4)数据库恢复 5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第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6 、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分为:第一类是概念模型,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第二类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 7、信息世界主要涉及以下一些概念: 1)实体 2)属性 3)码 4)实体型 5)实体集 6)联系 8、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多种类型。 9、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该方法用 E-R 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E-R 方法也称为 E-R 模型。 10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 2 其中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主要是查询和更新两大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任何关系必须满足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两个条件。 11 、数据库主要的逻辑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对象关系数据模型、半结构化数据模型。 12 、 1970 年,美国 IBM 公司 San Jose 研究室的研究员 首次提出了数据库系统的关系模型,他于 1981 年获得 ACM 图灵奖。 13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 1)关系 2)元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3)属性(一列即为一个属性) 4)码 5)域 6)分量 14 、关系模型的缺点:由于存取路径对用户是隐蔽的,查询效率往往不如格式化数据模型。 15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模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外模式(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内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 、数据库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象:外模式/ 模式映象、模式/ 内模式映象。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1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主码;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或非码属性;在最简单的情况下, 候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 2 、关系的查询表达能力很强,是关系操作中最最主要的部分。查询操作又可以分为选择、投影、连接、除、并、差、交、笛卡尔积等。其中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尔积是 5种基本操作。 3 、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这种操作方式也称为一次一集合。 4 、关系模型中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 3 性。 5、外码要么是空值,要么是被参照的主码值。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SQL 1、 SQL 的特点: 1)综合统一 2)高度非过程化 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4)以同一种语

数据库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