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征精神的当代解读摘要: 回顾红军将士长征历史,对长征精神内涵中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主义精神, 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进行了解读, 针对目前社会上的种种诟病, 阐述了长征精神所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 长征精神当代现实指导 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 中央红军的三大主力开始陆续长征。长征期间, 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一路上跨过雪山、穿过草地, 历经了艰难险阻。终于, 1936 年 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 这也就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长征虽然已经过去了近 80 年,但是长征中红军将士表现出的各种优秀精神品质对中国社会却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之后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对长征精神进行了自己的解读, 学习其中的精华, 对社会发展进行指导; 当代社会自然也不例外。长征精神内涵丰富, 主要表现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 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主义精神, 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这其中的任何一种精神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一、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的当代解读当代许多人对革命烈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表示不解, 如今的人们无法想象为何革命者可以如此执着、如此无畏,或者说,“愚蠢”地放弃自己宝贵的性命去成就当时一切还是未知的将来。其实, 这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出自革命者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 这番信念使得革命者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 革命者可以为之放弃自己的一切, 乃至性命。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信念作为支撑,红军在长征路上根本无法成功经受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过草地这样危险的战争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①。夏明翰英勇就义的故事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 他的毅然决然, 他的勇于牺牲, 他的凌然大义, 同样是因为内心坚定着对中国共产党必胜的信念。一个夏明翰, 无数个夏明翰……就白宁,[J] .论坛集萃, 2011 ,( 12): 289-290 .2 这样, 不停地鼓舞激励着广大红军将士前赴后继地冲向理想的彼岸。而最后事实证明, 他们的抉择是正确的、可敬的,他们的自我牺牲的确换取了理想信念的最终实现。然而如今社会, 有谁还在谈理想, 有谁还在谈信念?极少的那么几个自认为有理想信念的人, 恐怕也不敢大声说出来——因为会被众人投以不解, 甚至鄙夷的眼光。没有理想信念的民族是可悲而可怕的。可悲, 是因为人们缺乏人生价值的内在支柱, 缺少内源动力的人们往往无法坚持完成某件了不起的事情; 可怕, 是因为丢失理想信念以后人们也丧失了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 从而肆无忌惮地做出自以为正确, 实际上已经非常出格、甚至危害社会公众的事情来。然而目前, 我们的民族正是处于这样的可悲而可怕中。所有人都忙忙碌碌不知为何而活,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看不到未来要走的路在哪里;人人都在这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勾心斗角, 为私欲拼个你死我活——革命时代人们之间的那份淳朴与真诚早就不见了。正是鉴于这样的社会现实, 长征精神的现实指导
长征精神的当代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