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十五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的,是强力意志的流转易形。而强力意志是永恒的。在尼采哲学中,权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无不是权力意
西方哲学十五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的,是强力意志的流转易形。而强力意志是永恒的。在尼采哲学中,权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无不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这种强力意志具体来说可分为四个方面:(1)追求食物的意志;(2)追求财富的意志;(3)追求工具的意志;(4)追求奴仆的意志。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是世界的本质,表象世界与强力意志的关系就是本质与假象的关系。
“绵延”:
理解“绵延”这一概念,就一定先要理解柏格森提出这一概念的语境是什么。柏格森的全部哲学建立在时间和空间的区别上。柏格森认为,由于研究空间的科学早已兴起(几何学和数学),而研究时间的科学一直处于空白,所以人们一直使用空间的模式理解时间,而他的“绵延”则正是要强调时间与空间的不同。绵延本意是不可分割、连续不断之意(这一术语还翻译地颇有意境)。柏格森认为,时间不同于空间之处,就在于空间可以重复、可以分割、可以计算,而时间不可重复、不可分割、不可计算。当我们用数字表示时间时,我们实际上是在用空间的方式表示时间(数学是研究空间的科学),而时间本身是不可量化的,其中只有质的区别而又不可分割。因此总的来说,柏格森的“绵延”正是要表现时间之不同于空间的种种性质,并把它当做时间本身的代名词,其内容正是时间的不可重复、分割和计算,而始终是异质和不间断连续与创造。
:
狄尔泰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单纯的物质,也不应是单纯的精神,而应该是把这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的东西---生命。生命,只有生命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认为生命是世界的本源。它不是实体而是活力,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永恒的冲动,是一股转瞬即逝的流动,是一种能动的创造力量。它既井然有序,又盲目不定;既有一定方向,但又是不能确定的。一切社会生活现象都是“生命”的客观化。称这种客观化的精神为“客观精神”,认为这种客观精神不只是自我精神的客观化,也是他人精神的客观化,它们体现了共同的人性。
: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并不单纯是静止的逻辑构造的产物,而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活动。它不仅仅包括语词和语句,而且还包括说话时的行为操作等等活动。他把语言比喻为一种游戏,他说游戏必须有游戏人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进行。语言也是这样,它也有说话者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同一个词语,在不同使用中它的意义也不一样。
它的意义在于用途。语言也是这样,“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用途”。
西方哲学十五讲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