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场景设计谈动画角色塑造
——以李安《绿巨人》为例
朱晨瑜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湖北武汉
摘要:导演李安拍摄于年的电影《绿巨人》斥资亿千万美元,然而这部同样改编自斯坦· 李漫画的影片却并未像同为改编
的《蜘蛛侠》一样引起全球热潮,相反,它的票房成绩表现惨淡,然而票房的成败并不能决定一部片子的价值高低,多年后的今天,重新
审视《绿巨人》,仍能从其中发现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就以此片的场景设计着手,并对比《蜘蛛侠》来探讨动画角色的塑造。
关键词:《绿巨人》;《蜘蛛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动画因其特殊性,使得动画角色的产生过程与其他艺术种类中的角心潜藏的东西也如即将打破的门一样,即将释放。
色有所不同。动画角色按导演的诉求产生,即导演可以决定角色的高矮随着“本我”的出现,门随之被打破,布鲁斯也完全由于愤怒而变
胖瘦、长相着装、性格、职业、经历和肢体语言等。笔者暂且把动画的身为绿巨人。影片中,“门”无疑变成了一种符号。
角色塑造分为“技术塑造”和“艺术塑造”。“技术塑造”
的外观塑造,通过绘画设计、技术手段来实现。而“艺术塑造”则是人当布鲁斯在片中以正常人形象出现时,画面总是出现各种杂物,乱
物的内心塑造,人物的复杂内心情感及人物定位,这种塑造使得人物形七八糟的居家用品、实验器材、办公用品⋯人物总是处于躁动不安的
象变得丰满。相对来讲,“技术塑造”只是给人物一个精准的定位,而环境中。在变为浩克后,破坏一切可以破坏的,挣脱一切束缚,在这样
“艺术塑造”却是给予角色灵魂。“艺术塑造”多是通过演员的台词、的挣扎之后,画面反而变得清净,变得有种超脱尘世融入自然的归属
行为举止、神情以及周身环境等来完成。有真人饰演的电影中这一塑造感。按李安的话说,“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绿色巨人,如
过程更多依赖于演员的个人表现神情气韵,而在动画中,塑造往往何去控制它、战胜它,这正是我想在片子里思考的。”李安的这种思考
借助于外在环境和行为举止。被他以前后对比的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值得我们借鉴。
导演李安拍摄于年的电影《绿巨人》斥资亿千万美元, 除此之外,片尾父子对质时的场景布置也让人拍手叫绝。
却被批制作粗糙如同过时的电玩影像,这也许是由于资金问题所造成的如柯玮妮所说:“当布鲁斯与他的父亲上了手铐在广大、明亮
技术上的失利。然而在角色的艺术塑造上,却是可以堪称典范。在此, 的舞台上摊牌时,整个场景,就像一部莎士比亚的悲剧。布景在灯光照
我们就李安的影片《绿巨人》中的场景设计对角色塑造做一分析。射下,如同舞台——主角在聚光灯下,表演一出受拷问的独白。唯有在
在电影中,场景的设置往往是人物内心的体现。好的电影需要好的这种场景中,观众才能感受李安在家庭戏剧诠释上的真正伟大之处。”
场景设计来烘托气氛,甚至有时,《蜘蛛侠》就场景设计对分析
角,它们往往暗示着电影剧情发展的走向和人物内心的跌宕起伏,更是在以往的美国动画片中,英雄角色往往很快就走上拯救大众于水生
对影片角色的握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火热之中的道路,也许存有困惑,但命运所赋予的使命感最终还是会指
.场景色彩设计引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而身为同样具有神
从场景设计谈动画角色塑造——以李安《绿巨人》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