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涉及考点:
1、财政收入的渠道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4、财政收入和支出关系的三种情况
5、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
6、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7、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8、保障人民生活
9
收大于支,有节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支相等。
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2、财政收支平衡——
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3、财政赤字——
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1、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有三种情况:
精选课件
原因: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重要性)。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难以获得较高利润,甚至存在较大的风险(行业特点),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精选课件
(1)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发行国债,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发展过热(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
精选课件
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等事业。
精选课件
同其他财政收入相比,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税收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①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②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
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①征收主体——
②客体——
③凭借力量——
④依据——
⑤实施机构——
国家
单位和个人
国家政治力量而非生产资料所有权
税法
税务机关
2、地位:
精选课件
⑴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
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
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
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
随意改变。
⑵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税收的基本特征
易错点复习提示:
1、税收的基本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利、债、费)而言的,
2、认为“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观点是错误的
(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
精选课件
①增值税:
A: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
B、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C、基本税率:17%。
D、作用:增值税不仅可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
环节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
收入的稳定增长。
②个人所得税:
A: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B: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
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
C:税率:我国个人所得税,主要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有些方面的个人所得实行比
例税率。
D: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高收入者多纳税,
少收入者少纳税)。
E: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
经济生活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