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考核试题姓名: 戴琦学号: 13A13105 1. 请简述饮食文化的基本含义: 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产生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2. 中国古代文化出现“发达的食文化, 落后的食研究”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封建社会时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对饮食生活及烹饪的历史记载极少,导致该方面的研究更是举步不前,儒家源于古代方士术士,他们掌管祭祀, 因此熟悉烹饪之道,而且对饮食有着一套极为严格的规定,无论从食材和饮食的礼仪上都要求上至君王下至黎明百姓都需合乎“礼”,故而限制了当时人们对饮食的研究 3. 按质地来分类,茶具可分为那些类? 共为七大类。 :紫砂茶具,陶制茶具等;瓷器茶具:白瓷茶具, 青花茶具等;玻璃茶具:玻璃茶杯,玻璃壶等;金属茶具:金,银,铜,铁,不锈钢;漆器茶具:漆器茶杯,漆器茶托等;竹木茶具:竹木茶杯,竹木茶托等; 石器茶具:玉石茶具,玛瑙茶具等。 4. 请写出茶艺茶道分别是指什么?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王玲教授在其著作《中国茶文化》第二编“中国茶艺与茶道精神”中指出: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 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 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蔡荣章先生也认为: “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 则使用‘茶道’。”“指导‘茶艺’的理念,就是‘茶道’。”(蔡荣章:《现代茶思想集》 410 、408 页,台湾玉川出版社出版)我们认为,王玲教授和蔡荣章先生的这些话已经将茶道、茶艺的区别和关系讲得很清楚。茶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因此,陈香白教授认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中国茶文化》 59页,山西人民出版社)不过,以这样的高度来要求茶人毕竟过于严格和空乏, 常人不易掌握,一些茶艺大量和专家们便以精练的哲理语言加以概括,提出许多茶道的基本精神,使所有茶人易于理解和便于操作。这些基本精神就是饮茶的道德要求,亦称为茶德。早在唐代,陆羽在《》中就指出:“茶之为用, 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注意操行具有俭朴美德之人,陆羽已经对饮茶者提出品德要求,喝茶已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生理需要的解渴了。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可见,早在唐代就已经喝茶有道了。可以将刘贞亮提出的茶德视为对诗人皎然在《饮茶歌. 诮崔石使君》诗“三饮便得道”和“以孰知茶道全尔真”句中之“道”和“茶道”的诠释和充实。由此可见,茶道应追本溯源至唐代皎然、陆羽时期,当然,它还不如后代如日本这茶道那么明确具体。 5. 如
饮食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