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宁波(鄞州)博物馆方案投标设计的回顾
董 灏 在2006年初之际,作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名年轻建筑师有幸参加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三院方案创作研讨会,感到非常荣幸交通干道,我们将临时展厅的入口放在建筑南面的地面层,根据临时展厅时常更换展陈内容且参观人群流动频繁的特点,我们强调到达临时展厅的便捷性。
(4)地段北面的惠风东路是鄞州新区的主要道路,我们将综合陈列和专题陈列的主要停车场集中在建筑的北面。
在确定了环境分析成果后,通过对多种建筑形态的比较。在十几个方案中选出三个作为最终锁定。三个方案中,又在考虑建筑功能的前提下,依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逐一从建筑形态、平面,剖面及流线形态上分析,确定了最终方案的形态:集中多内院形体。
问题:什么样的空间组织可以对功能作出合理的回答?
答案:从功能要求出发创造性地组织空间
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既是对其所收藏的物品体现出应有的敬意,也展现出一个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
任何一个项目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设计不仅仅满足业主的需求,甚至应该超越其需求。因此,认真研究任务书是我们团队工作的重点之一。
任务书提出了大量具体的功能要求和功能分区。这些功能通过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更有效的运作。在上一阶段三个方案比选时,功能就已经成为作决策的重要条件,我们又对任务书解读,图解化功能要求,最终确定了内部功能。
在宁波博物馆综合体的设计中, 目标是在确保各部分拥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独立空间的同时,也提供与其他相关空间尽可能完整的一系列联系。为此详细分析了摘要以便于明确各个空间的需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栋建筑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基座层、公共大厅、三个光井和展览层。我们要表达的内容是:坚实的基座、开放的公共大厅和集中的展示空间。
1,基座
整个博物馆依托于一个包含了藏品库和所有行政办公(包括库前区)的基座。位于首层西侧的入口专门服务于来自后勤通道的工作人员和藏品。因此,位于非公共区域的入口避免了参观者流线的干扰。
2,大厅和光井
参观者可以从两个方向进入博物馆:东侧和南侧。东侧主入口通过大台阶把参观者从大广场直接引入博物馆的大厅。南
侧入口主要服务于博物馆南的报告厅和相对独立的临时展厅。临时展厅和报告厅经常举办不同的活动,更换展示内容,具有不固定性。因此,它们的位置朝南以便于在新的活动和展览与博物馆南侧的主要街道之间建立联系。
三个供专题展览的锥体(光井)反映出大厅上方展览层的空间组织状况。在锥体(光井)的内部。基座、大厅和展览空间三层垂直交叠在一起。比如北侧光井的大厅层容纳了科研人员的图书馆,同时也服务于得到特别许可的特殊参观者。在南侧光井内,通往临时展厅的大厅和一些针对参观者的宣教区之间也有类似的功能重叠。
3,展览的盒子
宁波博物馆的展览内容由综合陈列(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博物馆之根本是实际的展品。因此它们被置于一个集中完整的“展示盒”内,被三个光井抬升于大厅和市民广场之上。三个展览空间的组织和方向就围绕着光井展开。
其中,基本陈列展厅占据了展览层的中心,这也意味着通向展厅的光井位于主入口中心轴线的正对面。兼具举办城市规划展览功能的专题陈列厅则位于背面的光井,与鄞州新区行政楼遥相对应。
展览的内容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位一体。三个光井是相互独立的前奏,三个展览能在其中找到明确的空间序列,光井不仅是重点的展示空间,同时承担了各展厅的主要竖向交通和服务功能,也是整座建筑结构的重要支撑体。它们在大厅之上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体量,即展览层。三个展览既可以根据各自的竖向交通形成完全独立的展览单元,又可以成为整体大空间,综合布展。
通向基本陈列展厅的光井位于建筑的中心,入口大台阶的对面,因为在这里展示的古代文物形成了博物馆展览的核心。专题陈列的四个陈列室位于最北侧,邻近鄞州区行政楼。相对地,临时展厅陈列室围绕最南侧的光井布置。并朝向广场南侧的城市干道。
三个光井把大厅的开放空间分隔成各自独立的区域,“口袋”、隔间和平台,整个大厅像一个连续的“光井”景观。光井内所有的表皮以一种非常纯粹的方式建成。楼板、锥体的表皮、锥体内外的台阶……都是由一种语汇――长向的石材条板间隔堆叠而成。通过条板的间隙不同,光井的透明度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同时,不同间隔的条板或为台阶,或为座椅,或为墙面的隔栅,具有多功能的用途。光井的基座在大堂部分是台阶状座椅,成为大厅内部丰富的交流场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宁波(鄞州)博物馆方案投标设计的回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