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净水厂次氯酸钠投加系统技术改造.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净水厂次氯酸钠投加系统技术改造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净水厂越来越多。为提高次氯酸钠消毒效果,控制三氯 乙醛生成量,深圳某水厂对次氯酸钠投加系统进行了软硬件升级改造,包括计量 泵重新选型、投加管道优化、自控系统升级等。改造后,提高了药剂投加死区,无法保证每一股水足够的消毒GT值。而余氯在线检测仪表取样点也在 清水池中,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离投加点距离过长,则反馈时间长,反之距离过短,则混 合尚未均匀即取样,反馈值失真。
。加药管管径选择偏大,管道内流速过慢,次氯酸钠分解产 生的氧气累积在管道内形成气囊,造成药剂断流,严重影响消毒效果。次氯酸钠常温下可自 然分解,释放出具有强烈氧化作用的原子氧,导致一系列次生反应,并产生氧气。
次氯酸钠投加管道内产生结晶体,引起管道堵塞。产生晶体主要是两种原因:一是投 加过程中利用自用水挟带次氯酸钠溶液;二是原液投加时,与清水接触的投加管段。经检测, 结晶体为水中钙、镁离子形成的沉淀物。原因是为抑制次氯酸钠分解,次氯酸钠成品中添加 碳酸钠和硅酸钠作为稳定剂,同时次氯酸钠溶液游离碱(NaOH)含量较高,导致水中钙、镁离 子形成 CaCO3 和 Mg(OH)2 结晶沉淀。
次氯酸钠投加系统改造
投加泵选型
本次改造次氯酸钠投加点设置为:预氯化1个点(仅在应急情况下使用),滤前投加8个点, 滤后投加4个点,补加氯1个点。其中5月—9月天气炎热时,为控制滤池细菌过度繁殖和 蚊虫滋生,滤前加氯作为主消毒,滤后投加点充当补加氯角色,补充滤池消耗量,使滤后投 加总余氯值控制在
1. 0〜1. 4mg/L,而10月至次年4月,停止滤前投氯,滤后加氯为主加 氯。基于上述工艺控制要求,选用流量调节范围比较大的某品牌数字泵(见表 2),其中滤前投 加2用1备,滤后投加4用2备。
改进投加管路
结合管道水头损失与加药流速选择合适管径投加管,在避免因水头损失过大影响投 加泵投加能力前提下尽量选择小管径管材,以减少管道内积气,同时增设高位排气阀,定期 排除管道内的气体。经测算,DN20的PVC管可满足使用要求。
对重要投加点(滤后)铺设双管路,同时投加点处增设电磁流量计以监控药剂实际投 加情况,判断管路是否存在爆漏问题,提高药剂投加保障度。
为尽量避免投加点处结晶堵塞,插入水面以下投加管口采用斜面切割,切口顺水流 方向,以形成局部真空,便于药剂顺畅地注入水中;插入管采用可快速拆卸的安装方式,若发 生堵塞后便于快速更换。
优化控制系统
,供水高峰平均时流量为低峰平均时流量的两倍,同时斜 管沉淀池排泥也会造成滤后水量急剧波动,故滤后关键加氯点采用了比例控制与反馈控制结 合方式,即清水池进水管处增加流量计,水量波动时,通过设定投加比例快速调整加氯量, 然后通过总余氯反馈对初始加氯量进行微调,解决了纯比例控制精准度低和纯反馈控制滞后 时间长的问题,使整个控制系统快速而平稳运行。
,将投加点设于滤池集水渠始端,加药后的水流 经集水渠两侧滤后水流撞击混合,提高混合效果;而取样点设置于清水池进口处,总余氯检测 仪表就地安装,使总余氯反馈时间由原来的40min缩短至5min。
改造效果
总余氯控制
改造前总余

净水厂次氯酸钠投加系统技术改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pai21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