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 4
第3章 数据库开发过程
开发一个数据库应用,通常需要经过如下的阶段:
阶段1:调查与分析。获得软件的需求信息和基本的功能定义,形成基本的软件功能描述。
阶段2:数据建模。根据应用调查分析得到的信息,建立应用中涉及的数/ 4
阶段2:数据建模
在技术层次上,软件工程师是从数据建模开始的,这是对被建立软件的完整的需求表示。模型,是软件的第一个技术表示,人们提出了许多种建模的方法,包括结构化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侧重于对功能的分析,创建描述信息内容和信息流的模型,依据功能和行为对系统进行划分,并描述必须要建立的元素。通过建模必须做到:(1)描述客户的需求;(2)建立创建软件设计的基础;(3)定义在软件完成后可以被确认的一组需求。模型的核心是“数据字典”,这个字典包括了软件使用或者生产的所有数据对象的描述;模型通过实体-关系图描述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流图指明数据在系统中移动时变换的过程和对数据流进行变换的功能和子功能,通过状态-变迁图指明作为外部实现的结果以及系统进行的动作。
面向对象分析法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侧重于对软件实体的描述,对软件涉及的功能实体进行分类并封装。面向对象分析法将实体的数据定义为实体属性,将对实体的操作定义为实体的方法,它代表了实体的一个行为。实体之间通过消息进行交互,通过消息来激发其它实体的功能。通过面向对象建模,软件应用中使用的所有实体被封装到不同的类里,同类的属性和方法体现实体的数据和行为。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同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区别在于,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努力寻找需求定义中涉及的名词,而结构化分析方法则力图寻找需求定义中涉及的动词。
数据库应用中传统的建模方法是结构化分析方法,在数据库应用中,数据在软件中往往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数据库应用的建模势必影响到软件完成后的运行效率,需要十分重视。
3.3 阶段3:功能设计
这里的功能设计是指详细的功能设计,在需求分析完成后,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概要的功能描述,但是并不是软件开发中可以使用的功能设计文档,还需要对软件的功能进行更加详细的定义。
通过功能设计应得到如下成果:(1)每个软件功能的详细功能细分与描述;(2)模块的简要工作流程图;(3)详细的功能设计文档。
功能设计是由软件开发人员根据需求分析和建模结论进行的,在数据库应用里,功能设计尽可能详尽,而且有必要将软件的详细功能描述提交系统分析员或者客户确认,不允许有任何的功能误解。
25 / 8
3.4 阶段4:选择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选择是狭义软件开发的第一步,选择数据库应用中存放数据的数据库系统。此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应用的并发处理要求。应用是否存在多用或同时操作的可能?如果需要并发处理能力,我们往往需要选择大型的数据库服务器作为数据存放的仓库。在一般的桌面应用中,使用单用户的数据库系统就足够了。
应用的事务处理量。应该考虑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的事务处理数量,在业务量大的情况下,应该选择稳定性比较强的数据库系统作为数据存放仓库。
应用的数据安全性。数据是否需要高度的安全保证,数据是否涉及商业的经济命脉?一般只有大型的数据库服务器才具有数据安全保证,比如在银行的数据库应用中,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因素。
除此之外,数据库选择还要考虑开发
数据库开发过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