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协和”
唐宜青 “箭形”的关键性试飞一旦成功,将再次为人类超音速飞行的梦想点燃希望之火
2005年 9月15日到10月15日之间,一直在航空界默默无闻的日本人研制出的新型两倍音速的“箭形”协和,在澳大利亚西部人烟稀少超越“协和”
唐宜青 “箭形”的关键性试飞一旦成功,将再次为人类超音速飞行的梦想点燃希望之火
2005年 9月15日到10月15日之间,一直在航空界默默无闻的日本人研制出的新型两倍音速的“箭形”协和,在澳大利亚西部人烟稀少的伍默拉试验场上空进行首次试飞。
2003年10月,曾被誉为空中“泰坦尼克”,一度成为高贵与华丽象征的协和客机,以其优雅的机身和超前的速度在翱翔蓝天34年、商业运营27年后退役。
1976年1月21日,当第一架“协和”号飞机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机场降落的时候,人们意识到超音速环球旅行的时代来临了。
超音速梦想
约翰?克朗西是协和客机的第一批乘客,他在回忆初乘这个“梦幻之机”时仍十分激动:“对于我本人而言,这种感觉跟乘坐飞往月球的航天飞机差不多。”克朗西是位财产经理,他在结束英国旅行后,打算返回加利福尼亚的家。他还特意选择乘坐协和客机返家。克朗西说:“乘坐这种飞机让人陶醉,感觉就像在‘玛丽皇后(QueenMary)’、‘东方快车’或喷气式战斗机上一样。”
相当于2倍音速的高速度是协和客机最大的筹码,从巴黎到华盛顿,一般喷气式客机需要飞7个半小时,而协和飞机只需4个小时。其在客机速度上的突破被誉为人类航空运输业带来了重大革命,超前的速度和优雅的机身使协和成为蓝天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但是在协和客机的拥戴者心中,2000年7月25日是一个噩梦般的日子。在这一天,一架法航的“协和”号(F-BTSC)飞机从法航的戴高乐机场起飞后,发生了无法控制的油箱大火,这时机长准备紧急迫降,但没有成功。最终这次事故造成了113人的死亡,协和号从未发生灾难性事故的神话被打破,成为人类航天史上一次惨痛的灾难。
长期以来,高昂的成本、噪音和油耗等一直是制约协和客机发展的隐患,这场灾难则更是直接导致了协和飞机的退役。
事故发生后,协和曾停飞一年,在技术和安全方面作了一些改进。然而这些努力终未阻挡住协和客机退出历史。“尽管协和飞机在技术上有许多重大突破,但在商业上它却是个失败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成智教授如此评价。
2003年10月,协和客机正式告别蓝天,博物馆成了曾被誉为“未来之机”的协和客机的最终归宿。
象征着技术与优雅的协和客机在蓝天消失后,许多航空迷心中无限伤感。李飞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提起协和的退役时对记者感叹道:“协和的退出意味着一个幻想时代结束了,蓝天中再没有超音速飞机的身影了。”
但对超音速飞机的前景仍抱有乐观态度的也大有人在。艾德里安?汤普森曾是英国航空公司的一架协和客机的机长,2003年10月24日,他曾驾驶英国航空公司协和客机的第001航班上约100名乘客飞向纽约,作告别飞行。在这次最后之旅结束时,这位曾驾驶过无数次协和客机的机长说:“这并没有什么,我想还会再见到超音速客机,但也许要很长一段时间以后。”
“协和客机记载了人类科技发展的脚步,同时也留给人们一些思考:美好的
超越“协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