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信息”
(2009-07-17 16:24:05)
转载
标签:信息诗歌考证文化分类:科苑漫谈
“信息”一词,在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里,被解释为:一是 “音信,消息”;二是“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古代诗词中的“信息”
(2009-07-17 16:24:05)
转载
标签:信息诗歌考证文化分类:科苑漫谈
“信息”一词,在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里,被解释为:一是 “音信,消息”;二是“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 者预先不知道的”。不同于作为科技名词“信息”的第二种释义,在中国古代诗 词作品中,“信息” 一词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它常常和离愁别恨、思亲念友联 系在一起,很难只用“消息”、“音信”来概括它的含义,个中的意味你得细细 品味。
通常,人们认为,“信息”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唐诗人李中的律诗《暮春怀故 人》中:
池馆寂寥三月尽,落花重叠盖莓苔。
惜春眷恋不忍扫,感物心情无计开。
梦断美人沈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
琅玕绣段安可得,流水浮云共不回。
“红颜知己啊音信全无;梦里也觅不到你行踪。独自倚坐楼台望远眺,长路望 断不见你容貌。”即使把“梦断美人沈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翻译成这样蹩脚 的白话诗,你仍会对诗中“沈信息”的字句回味无穷。
其实,在李中写这首诗的一百多年前,晚唐诗人杜牧的《七律•寄远》中, 就已经有了“信息”这个词:
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
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比杜牧更早一点的诗人崔备,在唐德宗年间,写过一首律诗《清溪路中寄诸 公》,诗中也提到了“信息”一词:
偏郡隔云岑,回溪路更深。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
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马匹奔跑的速度就是鸿雁传书的速度,自然也就 是信息传递的速度。如果隐居山野,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友人折柳一 别,从此天各一方,相互之间的“信息”自然更是难觅。正因如此,上述三首诗 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三位作者对“沈信息”、“无信息”、杳无音信的远方朋友、 恋人的思念和牵挂。
宋代的词人也喜欢用“信息”这个词,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柳永的一首 “满江红”,就幽怨地流淌出了“信息”一词:
访雨寻云,无非是,奇容艳色。就中有,天真妖丽,自然标格。恶发姿颜 欢喜面,细追想处皆堪惜。自别后,幽怨与闲愁,成堆积。
鳞鸿阻,无信息。梦魂断,难寻觅。尽思量,休又怎生休得。谁恁多情凭 向道,纵来相见且相忆。便不成,常遣似如今,轻抛掷。
感情真挚细腻、词句委婉动人的李清照,自然也不会在她的诗词中放过使 用信息量极为丰富的“信息"一词。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壁,只乞乡关新信息。灵光虽在应萧萧,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
古代诗词中的“信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