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什么叫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住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的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第一页,共二十八页。
医院感染包括范围:
1、入院时不存在或不在潜伏期内,而在住≠皮肤软组织感染
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1992年,由美国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美国医院流行病学学会(SHEA)、外科感染协会组成的联合小组修订了这一定义。选择了“手术部位感染”这一术语。
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皮肤
皮下软组织
深部软组织
器官腔隙
浅表切口SSI
深部切口SSI
器官和腔隙SSI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三、SSI诊断标准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一) 浅表切口感染
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仅累计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切口浅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切口浅表组织培养出病原体
具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二)深部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计深部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和腔隙部分。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感染。
切口直接裂开,患者有感染的症状或体征。
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三)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计术中解剖部位(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器官或腔隙穿刺或引流出脓液
从器官或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腔隙感染。
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四、SSI影响因素
患者因素
年龄
免疫系统受损
糖尿病
非手术部位有感染灶
伤口分类
营养不良
吸烟
肥胖
激素
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四、SSI影响因素
手术因素
预防性抗菌素的应用
患者体温
血糖
手术时间过长
皮肤准备
外科洗手
手术室环境
无菌物品的达标
手术技术
第十九页,共二十八页。
五、SSI预防控制措施
SSI是外科医生的“灾难”
第二十页,共二十八页。
五、SSI预防控制措施
1999年,美国 CDC 颁布SSI 预防指南
2008年,英国卫生部颁布SSI 预防指南
2010年,
我国卫生部颁布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与控制》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我国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切口的分类:
清洁切口
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清洁-污染的切口
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污染切口
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感染切口
用Ⅳ表示,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 手术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美国预防SSI 干预的一揽子(bundle)方案
1 根据指南使用预防性抗菌素 ---1小时应用抗菌药物 24小时内停用抗菌药物 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2、正确脱毛方法
3、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维持患者正常体温
5 血糖控制
6 强制性感染报告:向公众报告NI率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近年来我国医院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在67% —82%之间.
在使用人群中,1∕3以上根本不需要用,50%以上并未起到作用。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2847例选择性清洁或清洁污染切口
给药时间 定义与描述 SSI发生率
早期 手术前2—24h %
术前 手术前2 h %
手术中 手术开始后0—3 h %
手术后 手术开始3—24 h %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inqinzhang
  • 文件大小6.44 MB
  • 时间202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