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弗洛伊德与阿德勒理论的比较.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弗洛伊德与阿德勒人格理论的比较
摘要 精神分析正式建立之后,由于在力比多的性质、自我的功能和潜意识的内涵等基本观 点上的分歧,阿德勒于 1911年建立了自己的个体心理学,开启了精神分析运动史上的分裂之途。然 而,分裂并不代表抛弃或完全推翻的“意志主义”“强人意志”的影响很深。其思想体现在阿 德勒理论中为“目的论”,也可以称为“动机论”。为此,著名心理学史家波林在其著作《实验心理学 史》中,将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称之为“动力心理学”或“动机心理学”。阿德勒认为个体心理发 展的动力是自卑感---一优越感。阿德勒称,自卑感和优越感是一体面,一枚硬币的两面。自卑感所包 括的意义很广,它包括不安全感、不完美感、渺小感、不足感等。它指的是主体在与客体相比较中感 觉到“处于弱势”之感。而优越感指得是个体由于感到自卑而必然产生的一种渴望摆脱不利地位,获 得安全感、完美感、伟大感、满足感,最终达到一种“上帝的感觉”的动力。因自卑感产生的优越感 跨越了马斯洛所称的从低到高的心理需求。如果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阿德勒的优越感,将有助于准确 理解阿德勒的优越感思想。对于“自卑感”,阿德勒最早是从生理学角度对此进行阐述,即生理上的 缺陷,后来将此概念扩展至心理上。在《理解人性》等后期著作中,阿德勒还将自卑感的来源推得更 加遥远。他认为,自卑感源出人类祖先。阿德勒说,“从自然的观点来看,人是一种低等的生物。他 的这种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常常呈现于他的意识之中,并随时随地地刺激他发现一个更好的能使自己适 应自然的方法和手段。这一刺激,强迫他寻找一个能将生存竞争中人所面临的不利因素,排除干净或 减到最小的方法。就在这时,出现了对心理器官的必然要求,因为精神器官能够影响适应及安全感获 得的过程。即心理功能的产生、发展至成熟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由人类摆脱自卑感,追求 优越感的渴望推动的.
对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分歧的总评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规模庞大、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见解奇特,对心理学界影响极其广泛。弗 洛伊德认为心理应包括意识和潜惫识两部分。潜愈识的提出使人们知道了精神世界的一个一向被忽视 了的奇异领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展 中的动力作用,对人们重视生物因素,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人格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他对性的研 究,也冲击了传统的、陈旧的性观念,使人们对性的何题不再感到神秘,促进了性科学的发展。他强 调早期经脸的影响是有科学道理的。弗洛伊德对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肯定。他认 为早期经验发生于儿童人格尚未完全发展的时候,更容易产生重大的结果,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 就是早期经验产生的心理印记或创伤。今天,重视早期经脸,提倡早期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培养人才 的共识,这不能不说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有很大关系。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 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生理基础以及教育和训练在各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他对心理发展的 五个阶段的划分也与心理年赞阶段的科学划分有,一致性。这可说是弗洛伊德对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 贡献。但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也有的谬误。弗洛伊德贬低愈识、理性的作用,片面夸大潜意识的 本能和欲望的作用是错误的。他武断地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潜愈识的。他把潜盒识的本能和欲 望说成是一

弗洛伊德与阿德勒理论的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pai21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5-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