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着眼于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凸显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的办学定位,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举措,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光荣使命。南昌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创立了“一主线五平台三配套”的培养模式,经实践检验,成效显著,对同类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232-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多元化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国家赋予其的光荣任务和重大使命,也是我国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必然要求。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创立了“一主线五平台三配套”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经实践检验,成效显著,对同类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1“一主线五平台三配套”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11“一主线”即以“2+N+1”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系统化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南昌工程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把培养大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个主题融入其中,构建了“2+N+1”即“两平台+N模块+ 一拓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两平台”是指“公共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两平台”系列课程主要由对学生进行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应用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组成,占课程总学分比率的60%左右,主要安排在一二年级教学过程中。“N模块”是在专业方向培养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按照专业培养方向的不同,设置多个课程组合或实践教学环节组合,形成N个课程教学模块,其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和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占课程总学分的比率为35%左右,主要安排在三四年级教学过程中。“一拓展”指大学生素质拓展,是专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为此学校出台了《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职业培训、执业训练、科技创新、学术讲座、发明制作、文体竞赛、社会工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素质拓展活动,并获得10个素质拓展学分,方能毕业。这一规定,让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伴随大学生四年的全过程,使得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了制度约束。
“2+N+1”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南昌工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顶层制度设计,在此之下,学校相继出台了系列配套制度和措施来实现“2+N+1”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了南昌工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系统化、可持续化。
12“五平台”即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社会实践活动和校企结合这五个具体平台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