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梅意象的经典著名古诗词
含梅意象的经典闻名古诗词1
疏影·黄昏片月
[宋] 张炎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季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美人淡装素服出迎,与语,芳香袭人。因与扣酒家共饮。雄醉寝,及至酒醒,始知身在梅花树下,美人已去,雄惆怅不已,才知是遇上了梅花神。(见《龙城录》全词用典颇多,而此故事最是贴切。倩女离魂不就是这样的梅花神吗?怎样才能写好“梅影”,这首词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含梅意象的经典闻名古诗词2
花犯 苔梅
[宋] 王沂孙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舞,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半蟾挂晓,么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
作品赏析
:
薛砺在争论王沂孙的咏物词时讲:“能将人物和事感情融成一片,一意连贯下去,毫无痕缝可寻。”其言切切 。碧山此词 ,托物寄意,运意高远,吐韵清和。以此词观碧山艺术之修养,在咏物方面,已有臻化境。“古婵娟,花鬟素靥,盈盈瞰流水”,以“古”字起笔描绘苔梅的苍古清奇之美 。“古”字 ,以树龄之老,暗寓历尽沧桑、阅世甚深之意 。“婵娟”,形态美妙。“ 苍鬟 ”,形容苔丝如发鬟般飘垂。《梅谱》云:“苔梅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飘飘,殊为可玩。”“靥者,及指妇女面容,以此喻梅花 。“素”字,极写梅花的冰姿雪容 。“盈盈”二字,风姿仪态之美。“瞰流水”,流水倒映梅姿,梅姿风态万千。梅奇水清 ,相映成趣。“断魂十里”承结前意,然后又一笔撇去,以“叹”字领起,写出“叹绀缕飘舞,难系离思。”打入离思羁情 ,“绀缕 ”,深青色的丝缕,此以指梅树上的苔丝 。 词人飘泊在外,原来离思正苦,眼下见苔丝飘失零落,更勾起满腹心思,纵使绀缕飘舞,亦难系住 。“叹”字着力极深,道出悲怀之苦、离思之深。再叹一声,则“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所谓“故山 ”,指家乡家山。“岁晚”,指暮年。“谁堪奇”,则谓无人可以寄语。“ 琅玕”指青竹。“独在异乡为异客”,思乡之情,对于每一个羁旅之人 ,也是不行缺少的一道精神大菜。况人在暮年,孤寂无聊,心境自然极度悲伤家国丧乱之痛更使词人心绪纷乱,思前想后,往事历历如昨。想当年身披绿蓑,驾起孤舟,在寒浪里冲雪横渡,寻梅探胜。其情其景,悠哉乎。可往事不再 ,又有:“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谩记”是笔下着力之处,极言其不堪回首、想也无益的悲怆心情,感情色调异样剧烈、愁惨。
“三花两蕊破蒙茸”再点梅景。“三花两蕊”,言明数量稀有。“蒙茸 ”,谓梅花貌蓬松。“三花两蕊”即梅干上破苔丝而出的小梅 。“破”字生动地写出小梅钻破苔丝而吐出花蕾的动态 。“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 。”小梅吐蕾较迟,似有别样情怀。“依依”,乃隐隐之意。“恨”字含意,着落在“明珠轻委”四字。小梅之恨在于游者随意攀折 。如若联系到古谣:“西湖明珠自天降,龙凤飘舞到钱塘 。”则德祐之难对于词人的词意不言自明 。张惠言说 :“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以此验证,“明珠轻委”的寓意自可明白。以明珠轻委为山河易手之恨,与篇首“古”字最为切合。虬于古梅所俯瞰的除了流水之外,还有人间兴亡。明珠遭弃,国已不国 ,“云卧稳 ,蓝衣正、护春憔悴”却是古梅常态。“云卧”,言其高洁,不沾尘俗污垢。“稳”字,意谓深固不移。“蓝衣”即“蓝缕”之衣,此以指梅树苔衣。这三句写临安失守,而马麟夏禹王像古梅根深难徙,依旧独守其处。它虽绀缕飘舞,然而梅干苔丝照旧护守着残留的春光和憔悴的梅花。这自然是词人的自白。仕元,但感情上始终留恋南宋 。词人不久即辞官归隐 。元僧掘毁宋帝六陵 ,词人也曾作过控诉 。他与张炎、周密等结社唱和,抒写亡国之痛。所以在“护春憔悴”的悲吟中也有几分“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的痛楚。然而在当时的情势下,词人只能空作兴亡之叹而已 。分析至此,作者之心境只能如此。
“罗浮梦、半蟾挂晓 ,幺凤冷、 山中人乍起”。几句面对着憔悴的梅花,词人日夜愁思。罗浮梦,事见《龙城录》乃讲隋人赵师雄在梅花树下的艳遇。后遂称梅花梦为罗浮梦。“半蟾”,犹半月,以蟾为月之代称。“挂晓”,月悬晓空,天将明。罗浮一梦,一觉醒来,天色欲晓,留下的是 “但惆怅而已”,因而以结末二句一意贯串再加点化,写下了“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 。”“玉奴”,本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被缢后,洁美如生。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云:“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
含梅意象的经典著名古诗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