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效.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效
朱玲燕 朴凤玉 摘 要: 现行教育正在被低效或无效的现象所困扰,使教育的负向功能或非功能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分析教育的负向功能及无效教育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倡导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和“教多的教育低效或无效现象,应探讨教育的负向功能问题,反思现今教育诸多弊端的深层次原因。这是由于现今教育一是过分重视教育的知识传授功能,忽视个性全面成长的需要。强调知识灌输,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厌学。二是简单片面地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在强调教育经济功能时,存在急功近利和片面简单化倾向。
三、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效
要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首先在于端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价值观,倡导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育即沟通”的理念,使教育变得更有效。

人格本位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格本位教育”理念的目标是做人,任务是教人做人,要求做有品格的人,其建筑在知识、智慧、能力之上,更强调内在的素质和品格[9]―[10]。这种理论主张通过人格教育达到养成学生人格教育的目的,强调人的自由发展,并把培养学生的人格看成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我国的教育,从孔夫子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一直奉行知识本位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思想下,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改革开放后10年,又进入了能力本位的时代,但忽视了思想品德和人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产生思想灵魂的失衡和倾斜[11]―[12]。由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理、心理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今教育显露出诸多弊端,基于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了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知识和能力,没有完美的人格,一个人是很难有多大成就的。因此,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塑造思想灵魂显得尤为重要。[13]

杜威认为:“语言作为社会指导的手段,其重要性无与伦比。”[14]社会和文化可以还原为人与人的交往与交流,而人与人之间最值得信任的联结就是沟通和对话,沟通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理论起点。[15]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并达到一种经验或知识的传递或者改变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在这个大的系统工程中,沟通是构成教育运行的最基本的“细胞”。教育沟通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多都是无效教育。可以说,教育即沟通。教育沟通包括两种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即人与人的沟通和人与文本的沟通。其中人与人的沟通包括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和教师五种具体形式。人与文本的沟通包括教师与文本的沟通和学生与文本的沟通。[16]

要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首先在于端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价值观,倡导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育即沟通”的理念,使教育变得更有效。
(1)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人格本位教育理念。
马克思指出,理想的人格首先表现为人的活动能力的全面性,全面发展的人多才多艺。其次是人格自身内部及外部的多方面的和谐,做到真善美的统一。最后是具有自身的独特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马克思主义还指出,只有追求自己与自然、自己和社会、自我完善和自

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碧痕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