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
一.环境规划的内涵:
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一经济一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1.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2削减能力,通过调查和评价,统计出区域内污染削减的平均水平,估算出其已有削减能力。二是潜在的削减能力,在现有削减能力的基础上,推演其削减能力,并分析挖掘潜力的可能性,从而概算出今后一定时期该区域可能增加的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将规划区的污染负荷削减能力与实现目标所要求的削减能力进行比较,据此得出最终的可行性分析结果。
其他分析
五.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内容
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经济发展预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和工业部门产值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3.环境污染预测:污染物宏观总量预测的要点是确定合理的排污系数(如单位产品和万元工业产值排污量)和弹性系数(如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产值的弹性系数),环境质量预测的要点是确定排放源与汇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
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5.生态环境预测
6.社会发展预测
7.经济发展预测:能源消耗预测、国内生产总值预测、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和其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预测与分析。
8.环境质量与污染预测:确定合理的排污系数和弹性系数、确定排放源、汇与受纳环境介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
9.其他预测: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或影响、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和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六.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法:
1.确定环境目标
2.将环境目标具体化为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数值3.对功能可达性进行分析,确定引起污染的主要人为污染源4.建立污染源与水质目标之间的定量关系,评价污染源对水质目标的影响5.分析实现环境目标的各种可能途径和措施
6.确定技术、经济最优化的方案组合
7.最终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七.水环境功能区划具体步骤:
技术准备阶段
收集和汇总现有的基础资料、数据:区域自然环境调查如气候、地质、地貌以及水文流量等、城镇发展规划调查如人口数量与分布、工业区和农业区等;污染源和水污染现状和治理措施调查;水质监测状况调查;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政策和法规调查等。确定工作方案:初步划分工作范围与工作深度,制定必要的现场监测方案。
定性判断阶段分析使用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水体现状使用功能,对水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污染源优先控制顺序;提出规划功能及相应水质标准,预测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与削减。
提出功能区划的初选方案和多种供选方案。
定量计算阶段
确定设计条件;选择水质模型和计算;计算混合区范围;优化模拟
综合决策阶段:确定切实可行的区划方案和分期实施方案八.总量负荷的分配原则
1.按燃料或原料用量的分配方式将计算得到的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按各污染源或工厂使用的燃料或原料用量进行分配。
2.一律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通过对所有源排放量都进行削减,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等比例削减的分配原则,对所有烟源采用
同样的比例削减排放量。
3.A-P分配原则
按A值法计算出控制区或不同环境功能区允许排放量,然后将其按P值分配给源的方法。
4.按贡献率削减排污量的分配原则按各污染源对
乡镇环境规划[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