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混合感染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EB病毒(EBV)的混合感染情况, 为EB病毒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71例诊断EB病毒感染, 同时完善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抗体、腺病毒(ADV)、8%), ~, 平均年龄(±)岁;年龄≤3岁56例, 3~6岁39例, 7~14岁76例。
2. 2 病种分布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 上呼吸道感染54例(%), 淋巴结炎5例(%), 肺炎72例(%), 肾病综合征3例(%), 血尿1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例(%), 川崎病3例(%), 白血病2例(%), 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
2. 3 临床表现 152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78例(%)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20例(%)有肝脾肿大, 21例(%)皮疹、咳嗽, 12例(%)有眼睑水肿。
2. 4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9/L, 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百分比>60%, 血小板减少4例, 贫血54例, 血涂片异形淋巴细胞≥10%的15例, 肝功能异常20例。
2. 5 临床病原学检查 171例患儿中, 混合感染88例(%), 3~14岁患儿混合感染较多见, 其中依次为混合MP患儿35例(%), 混合CP患儿24例(%), 混合MP+CP患儿16例(%), 混合CMV患儿4例(%), 混合ADA患儿4例(%), 混合Flu患儿4例(%), 混合CMV+Flu患儿1例(%)。 2. 6 转归 单纯EB病毒感染患儿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感染, MP或CP混合感染时加用阿奇霉素抗感染, 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时加磷酸奥司他韦联合抗感染, 本次研究患儿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EB 病毒属疱疹病毒科, 是常见的免疫系统中的机会感染因子, 正常人群也有很高感染率。EB感病毒染人体后不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 还可引起其他细胞感染[3]。相关研究表明[4]原发性EB病毒感染可无症状, 20%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我国3~6岁患儿最常见, 其余为呼吸道感染疾病。本次研究中, 呼吸道感染最多126例(%), 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 与此研究结果一致。EB病毒除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呼吸道疾病外, 还导致川崎病、过敏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麻疹、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横纹肌溶解、膀胱平滑肌瘤、多发性硬化等, 本研究中发现有淋巴结炎、肾病综合征、血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川崎病、白血病、嗜血细胞综合征。
关于混合感染, 目前国内集中于MP混合感染方面, 黄莉等[5]认为MP及EB病毒混合感染可加重肺内外损伤, EB病毒拷贝数高低是影响MP混合EB病毒感染后肺炎肺内外损伤程度的重要原因[6]。研究表明同属于疱疹病毒科的CMV可能引起7%左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 CM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常常伴有肝功损害、血小板减少、肝脏增大、异形淋巴细胞增多等临床表现, 但皮疹少见
EB病毒混合感染的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