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三十六页。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第二页,共三十六页。
前提诊断
?
?
?
第三页,共三十
(皮试液浓度:200 ~ 500 u /ml)
青霉素+生理盐水 含量 u /ml
名 称
步 骤
溶 解
80万u+4 ml(混匀)
20万u /ml
稀
释
抽 + (混匀) 2万u/
剩 + (混匀) 2千u/ml弃
剩 + (混匀) 200u/ml
+ (混匀) 500u/ml
青霉素试敏液的配制
稀三推二
20~50u/
重点
第十三页,共三十六页。
皮试方法:
(1),于前臂掌侧下段尺侧皮内注射(含青霉素20-50 u)
(2) 守候20分钟后观察结果
第十四页,共三十六页。
试敏结果判断及记录:
阴 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全身无自觉症状 (三无)
阳 性: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 ;
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
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三有)
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图片—皮试阳性表现
第十六页,共三十六页。
记录皮试结果
阴性 在医嘱单上记录阴性 (一)
阳性 禁止使用青霉素,同时报告医生,在体温单、医嘱单、病历卡、床头卡、门诊病历上做醒目标记(十),并告诉病人和家属
第十七页,共三十六页。
可疑
于对侧前臂内侧皮内注射
,以作对照。
确认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使用。
第十八页,共三十六页。
常用的试敏仪
第十九页,共三十六页。
青霉素试验液(每毫升含1万单位的青霉素G注射用水溶液)
%普鲁卡因溶液
忌用酒精
电流需在50-80μA之间
电压维持在9-12V之间,
第二十页,共三十六页。
(一)、 过敏性休克
(二)、 血清病型反应
(三)、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四、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六页。
(一)、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率约为5~10/1万。是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最严重的反应,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特点: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min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既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初次肌内注射时(皮内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病人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 (初次注射青霉素也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很可能与病人在以往生活中,通过其他方式接触过与青霉素有关的变应原成分有关)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六页。
(一)、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1、呼吸道阻塞症状
2、循环衰竭症状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皮肤过敏反应
因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所引起
表现为
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
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表现为
面色苍白、冷汗、紫绀、 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
因脑组织缺氧所致
表现为
头晕眼花、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
荨麻疹
风疹、风团
皮肤瘙痒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六页。
发热
关节 肿痛
皮肤 发痒、荨麻疹
淋巴结 肿大
腹痛
用药后7-12天发生
(二)、血清病型反应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六页。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三)、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反应
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2、呼吸道过敏反应
哮喘或促发原有的哮喘发作
3、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六页。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六页。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六页。
五、过敏性休克处理
原则
迅速及时,分秒必争,就地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由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迅猛,关键是要做好预防及急救的准备,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演示文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