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木廊桥
冬雪中流 1
宋代,中原地区曾经有过“走廊”样式的桥,桥身、桥面、桥爿,包括桥上的顶,都是木头的,接头处看不到一颗钉子。有些也很讲究,桥面两边有“长凳”,顶上有“屋檐”,屋檐上有“龙”。这样的桥建在小河或者也不笑,只是叉开两腿立在那里,水之上。连着这岸和那岸,这面有花,花上有蝴蝶:那面有树,树里住着鸟,这算不算是和谐别致的搭配呢。
许多年前,知道“廊桥”俩字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咱中国就有,也是木头做的,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那时候,就很好奇,就想着这样的桥,一定弥漫着木头的香,在这一方天地间袅袅又婷婷。走在上面,轻巧的脚步声和着被水洗过的天籁之音,从桥的这面传过来,又轻轻地传到那面去,轻轻地。
人们站在这可爱的桥头上,能不悄悄地把一张字条,藏在两木之间的缝隙里,“人约黄昏后”吗,幽会,私奔。想啊,月上柳梢之时,牵着心上人的小手,不顾乒乒乓乓跳着的心,一路小跑:一路迂回、穿梭,躲避无关的人与狗的眼,穿过细密草叶的时候,还要不断地回头远望。
岸上,灯火阑珊里的人家不管有没有爱情,还活在那里,灯火阑珊里的水不管有没有生命过往,还亮在那里。因为,人间有灯,天上还有星星。
4 我终于站在木廊桥上了。 可是,桥上已经没了千年的古木馨香。 来怀古的人不多,来看“美人”的不算少。江南的深山里也有着“美人”待价而沽,路边的夜店不说,就算这罕见的桥头、桥侧,同样卖了冷饮、小吃,烟熏火燎的。没有静谧。也就没有了古朴。我准备了很久的古老心情,就这么给颓废了,还真的不如远远地看,痴痴地想。
从这头,到那头,十几米长,再回过头来,寻寻觅觅。
我想找一找远古的影子,找一找千百年前的情景。那天,那水,那轰然倒下成为木桥身子的树,还有人,是不是也像我现在看景一样,活得很机械,看得很程序。
木桥的中间部位,壁上,建个凹,成了神仙居住的行营。细节也是寻常寺庙神龛的简化,并没有奇特之处。一只香碗几缕香,或许还有更多香的灰烬,只是在夜里,风过的时候,都已经跟着风消失在天地之间了吧。
虽然,我没看出香火的鼎盛,倒也担心起来。如果哪一天,风高月不亮,那星星之火会毁了这座桥的。因为这桥的每一寸肌肤,都是响干响干的木头啊!这样想的时候,我已经懒
懒地倚在佛龛旁边,看着不知道是哪个窑子胡乱烧制出来,又不知被谁放到“凹”里面去的小佛。它盘坐着,曲着手指计算着,算计着。
算计谁呢?我想。我真想来几嗓子“沧海一声笑”,精神层面的信仰若没了,谁还信你啊,
黯然望着桥窗之外,高桥之下。
旁边,伸手可及的树枝和树叶儿,它们早已经给我很多灵感和幽思了。
这树上,到底孕育了多少代积极向上的翅膀啊。现在,它还伸着巨大的手掌,抚摩与庇护着木廊桥,不管天气怎样变化、时代怎样滚滚向前,它都是这个姿势,不言不语,坚持不懈地一站就是成百上千年。它所庇佑的不但是人类早期的心血之作,应该还有一脉相承值得传承的中国精神吧。也许,这树的心里存在着感激,感激当初的人类没有把它放倒,没有用它的身子去换几夜笙歌。
这时,小风吹过来了,就像附近群山深深的一声叹息。
换种心情,探身出桥,下望,我要振作地发现美!果然,一个精彩绝妙的画面扑面而来。
一览水清明,再览
“毒”木廊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