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肠瘘医学课件ppt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
【分类】
(一)按发生原因:
1、先天性:脐肠瘘
2、后天性:
(1)腹腔或肠道感染:腹腔脓肿,溃疡
性结肠炎,肠结核
(2)肠道缺血性,感染控制,营养恢复,症状减轻,瘘口有局部刺激症,或肠粘连表现
瘘管闭合:炎症反应消失愈合,病人临床症状消失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RBC↓ HB↓ WBC↑ N↑2、肝功能检查:GPT↑ GOT↑ AKP↑
r-GT↑ 胆红素↑3、低钾、低钠4、营养不良指标:血清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均下降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
【辅助检查】
(二)特殊检查
1、口服或瘘管管注入美兰 以判断瘘口部位2、瘘管组织活检及病理学检查判断有无肿
瘤、结核
(三)影像学检查:1、B超、CT 助于发现腹腔脓肿、积液和占位性病变。2、瘘管造影:明确瘘管部位长度走向大小3、胃肠道钡剂造影
第九页,共二十三页。
【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造影检查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处理原则】
纠正水电酸碱平衡、控制感染、加强瘘口护理、重视营养支持、维护重要器官功能和防治并发症。(一)腹膜炎期及腹腔内脓肿期: 1、控制感染: 抗菌素 充分引流 2、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3、有效冲洗和引流
4、营养支持:
5、抑制肠道分泌
6、回输引流的消化液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处理原则】
(二)瘘管形成期
1、加强营养
2、堵塞瘘道(内堵、外堵)如采用医用胶、乳胶片等。
3、手术治疗 (1)、时机:感染完全控制、全身营养改善 (2)、手术适应症:
①唇状瘘伴有肠梗阻;
②管状瘘已上皮化或疤痕化;
③特异性病变;
④多全瘘口存在等。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处理原则】
3、手术方式:
①肠段部分切除;
②肠瘘局部楔形切除缝合术;
③肠瘘旷置术;
④小肠浆膜补片覆盖术。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第十四页,共二十三页。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外伤、手术腹部感染 2、身体状况 局部:瘘管类型、腹膜刺激征、瘘管
周围情况。 全身:营养不良状况和全身感染状况 辅助检查状况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第十五页,共二十三页。
【护理评估】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 2、生命体征、腹部部、伤口和引流情
况 3、有无肺部和腹腔感染、胃出血和瘘
口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4、认知状况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护理诊断/问题】【预期目标】
(一)体液不足 病人体液平衡得到改善。
(二)体温升高 病人体温恢复正常。
(三)营养失调(低) 病人营养得到改善。
(四)皮肤完整性受损 瘘口周围皮肤得到有
效保护。
(五)潜在并发症 并发症得到预防、发现
和处理。
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
【护理措施】
(一)维持体液平衡 1、禁食、胃肠减压,回输引流的消化液 2、静脉输液,以维持体液平衡(补充应>引流量)
3、病情观察,严格记录
(二)控制感染
1、体位:低半坐卧位,有利于引流和呼吸 2、负压吸引和灌洗的护理 (1)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2)调节负压大小(10~20Kpa,即75~150mmHg) (3)调节灌洗液速度(目的是保持管内湿润) 每日冲洗量为2000~4000ml,温度30-40℃ (4)观察和纪录:观察灌洗时病人有无不良反应,注意记录引流质、量、色。
3、合理应用抗生素
第十八页,共二十三页。
【护理措施】
(三)营养支持(肠内、肠外)
(1)注意输注速度和量
(2)注意无菌操作
(营养支持维持至肠功能恢复止)
(四)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1)及时清除溢出的肠液 (2)敞露瘘口,保持干燥 (3)保护瘘口周围皮肤(氧化锌油膏)
第十九页,共二十三页。
【护理措施】
(五)并发症的
肠瘘医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