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且行且思乃善.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且行且思乃善
陈霞 摘 要: 在先学后教理念指导下,在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中,很多语文课堂走进“把预习当先学”“预习展示形式单一”“针对讲解流于形式”的误区。要使学生有效预习,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预习兴趣的培养和预习习惯的养成,读、思、的情况:幻灯片出示优秀学生的答案,学生自己对照;教师讲解,学生对照;小组交流答案,选出最优交流。预习展示的内容无非是必须掌握的字词的音形义,作者简介,作品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有时还是教学设计过程中预设的问题,让学生事先写好,课上直接交流答案。一节课中最少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交流答案。
(三)针对讲解流于形式
先学后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可由于检查不及时或不全面,造成学生的疑问处把握不准,同时由于学生预的差异,教师的针对性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很多时候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内容,使针对讲解流于形式。

特级教师顾晓白说:“预习是课堂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高质量进行的保证,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2]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有效预习呢?预习绝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也不仅仅是按照老师预设好的几个问题去查找答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辨析、比较、综合,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能力不是短期就能培养成的,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训练而成的。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可以训练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一)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描写投入朗读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种摇头晃脑、忘乎所以地朗读,在今天学生身上已经很难见到了。朗读渐行渐远,美读渐行渐艰。任何一篇文章在学习之前,都要求学生多读几遍。文章不长的,就出声朗读;较长的,就默读,也可摘选几段出声朗读。只有在全神贯注的朗读中,在轻重缓急的语速中,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文字才会像种子,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才能逐渐走进作者心灵,与文本对话,增强情感体验,感悟语言魅力,于困惑中拨云见日,于明朗中顿生疑窦。要想很好理解课文,仅仅读课文是不够的。例如学习《〈呼兰河传〉(节选)》,不去完整细致阅读原著,不去阅读萧红短暂而坎坷的人生经历,就不能理解选文自然活泼的语言下流淌的作者对童年、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情感。学习名著阅读,仅仅借助课本上节选的情节,是不能很好把握文章主旨,了解人物性格的,这就要求学生阅读原著。而这种预习作业的安排,在学期开始就要定好计划,有时间、有阶段、有要求地布置学生提前阅读。
(二)思
熟读课文后,要学会思考。记叙文要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情感是什么,说明文要思考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征是什么,以及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议论文主要思考中心论点、论证方法,也可以就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要善于根据文章的题目追思下去,比如朱自清的散文《绿》,就可以产生这样的疑问:作者写的是哪里的绿?开始并没有写绿,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作者怎样描绘梅雨潭

且行且思乃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十二官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