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式进入世界经济竞争的舞台。十年过去了,在这十年的时间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扮演着组成部分。作为地方政府应在相应中央政策大前提下,应积极发挥地方优势,鼓励创新型产业,对于那些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应予以抑制。应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高科技产业和新型工业。与此同时,应积极鼓励创新型人才和加强对创新的支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政府应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应做到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在实施中央政策的同时,应根据地方实际来制定有效政策,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会加深问题的严重性,现在一些当地政府并为考虑自身的条件,对于很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没有达到效果。作为掌握全局起整体作用的中央政府则应根据中国国情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反之则阻碍事物的发展。中央政府应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在尊重本国国情,尊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制定相应政策。应制定鼓励创新,鼓励创新型人才的政策。在知识经济的当代社会,知识的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提出的观点。在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越发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动力。随着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强化,人们对“专利”的概念也越来熟悉,意识也越来越强。政府应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创新,增强全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在我国,对于copy一词的定义和界限是模糊的,在上学时,学生作业的完成有时习惯于依赖抄袭,大家并没有对这件事有太大的反应,反而当有的人到了西方,面对严格的抄袭定义和界限就会觉得不适应。究其深层原因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对于创新和自主知识的意识强烈与否。正是从小鼓励创新,严格否定抄袭的行为才使得西方出现许许多多创新型人才。在我们羡慕于西方活跃的思维和创新型思维模式时,我们为什么没有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呢?在中国,成绩大于一切,分数为大的死板教育模式又泯灭了多少创新的思维呢?百度是大家所熟知的搜索网站,但从某一层面来说,它是否是在copy google 呢?
在知识经济的当代,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科技创新就以为着掌握主动权,在国际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每年的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一大盛事,每年也吸引着全球的目光。但,现在我们越来越疑惑于为什么没有一位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反而是那些接受西方教育的亚裔华人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将视线转入国内,在学术的殿堂大学,论文抄袭和腐败贪污案屡见不鲜。例如前不久发生影响巨大的武汉大学腐败贪污案,作为国家重点大学,作为211和985的大学发生这样的事让当今大学教育情何以堪,作为重点大学尚且如此,就不必说那些其它的大学了。作为学术的殿堂,作为科技发展的基地,大学在当今,在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浮躁风气的今天,大学也变得越发浮躁。试问,一个充斥着浮躁风气的大学又怎样能有所突破有所成就呢,又何来创新呢。科学的创新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应坚持教育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创新。
作为个人而
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