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导写 法律与人情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这样一个案件:一名女子在半夜不慎掉下露台受重伤,一名男子路过时发现了伤者,这名男子洗劫了毫无反抗能力的受伤女子,然后又不忍女子伤重而亡惊。不是因男子免罪而欣喜,相反,我对此判处结果无法接受。
回顾整个事件,女子失足从露台跌落致重伤,该男子在其毫无反抗能力的情况下,将女子身上的财物洗劫一空。最后因不忍其伤重而亡,于是报警之后离开。
诚然,该男子在对受伤女子实施抢劫之后,仍关心其生命安全,在身为抢劫犯的情况之下报了警。这也许是他良心发现,拯救了一个生命,但其依旧有罪在先:他搶劫了女子的钱财,换句话说,他成为了一名抢劫犯。按照国家的法律,他理应受到相应的惩罚,接受法律的制裁。可是,结果却并非如此。
从接受教育开始,我们就懂得:法律,是规范我们自身行为的准则,违法必定会受到处罚。对当事男子来说,他应该知道抢劫属于违法行为。但在看到女子受伤之后,他的第一反应不是立即报警救人,而是对其实施抢劫。他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乘人之危。说明在他心里,钱与人命相比前者更为重要;而且谁也不能保证,他不是为了逃脱罪名,减轻处罚而报警的。触犯了法律的红线,就应受惩罚。
如果说,触犯了法律,就能以另一个善行来弥补过失,那么法律的约束力会愈加下降。有人因入室盗窃而被判刑,假若他被抓是因其行窃过程中有蚂蚁搬家,他不忍将其踩死,才导致获罪入刑,我们是不是也因他的善行而将其无罪释放?这未免太过荒诞可笑。当法律被当作可以随意践踏的一纸空文之时,被判刑的人为自己打抱不平,同时,不怀好意的人就会钻法律的空子,乘机胡作非为。整个社会都将会弥漫着不良风气,善行与恶行的天平会彻底失衡,因为:凭借善行来抵消罪过本就是一项不平等的交易。
有些时候,我们不能仅凭道德来衡量事物,法律才是真正的“照妖镜”。犯法必罚,违法必究,每个人心里都应有这样一条做人的基本原则。法律,不仅是个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更是国家安基固本的有力保障。一个国家若想兴旺发达,国民道德品质固然重要,然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重要更不可忽视。以道德之尺量人,不如以法律之杆正人,实则利大于弊矣。
最后,愿您工作顺利,事业进步。
李华
××年×月×日
评析
本文作为一篇考场作文,有很多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考生能在段首开门见山导出话题,并态度鲜明地亮明观点;二、能抓住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展开分析,明辨是非;三、能围绕材料就事说理;四、结尾重申观点,不是一味地就事论事,而是将之上升到社会、国家的层面,作文的格局因此大为开阔。从总体上来说,作文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说理充分,分析透彻,并且彰显出思辨的理性光芒。
佳作展示二
法律不能因人情而失控
吴紫嫣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弹簧可伸缩,却也只能在一定范围之内,一旦超出范围就会损坏,再也无法复原。法律也如此,法外有情,这无可厚非,但也只能是限于“有”罢了,而决不能“为情所控”。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件:一名女子从露台摔下,重伤之际,一名男子抢劫了她的财物,但在离开前拨打了报警电话救了女子一命。最后这名男子也因此被法庭无罪释放,这令我倍感震惊。
若该抢劫犯因自己的善行而被从
任务驱动型作文导写 法律与人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