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山地层序列.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西山地层序列概述:主要内容为西山西铭矿月门沟一七里沟华北C---P煤系地层。以下将按照从下往上的顺: .
西山地层序列概述:主要内容为西山西铭矿月门沟一七里沟华北C---P煤系地层。以下将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依次进行描述
一、奥陶系:奥陶系在该区的出露只有奥陶中统峰峰组,其鉴定特征是:巨厚层状,局部地区可见溶洞,外部因风化成灰白色,但内部仍是灰岩的一般颜色灰色——深灰色,岩石致密坚硬。表面可见大量细小的节理,与上部的本溪组成平行不整合接触(在铁铝岩段下部是判断它的最主要特征),接触面凸凹不平,接触部位的灰岩存在铁质浸染。
二、石炭系:
A. 石炭本溪组:主要有铁铝岩段和畔沟段组成厚25米左右铁铝岩段:铁铝岩,红褐色\黄褐色、疏松有的成土状,内部含有铁质结核。铝土岩,灰白色,敲击声音类似灰岩,致密,断面有类似燧石的光泽。6-8米
1. 畔沟段:自上而下共三层灰岩,每层灰岩下面有一层煤,但很薄,不可采。
B. 太原组:太原组共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晋祠段、毛儿沟段、东大窑段。后大约120米,其中晋祠段厚20米左右,毛儿沟60米左右,东大窑40米左右。整个太原组属海陆交互相地层。
1. 晋祠段:起于晋祠砂岩——西铭砂岩底面,基本上由一个“灰煤页砂”的沉积旋回组成,自上而下为吴家裕灰岩、页岩、11*煤、晋祠砂岩。
吴家裕灰岩表面因风化成黄白色,(可能因为含泥质较多)但内部为灰色,致密块状,风化面上有很多的凹坑,竖向节理发育岩石被节理分成一节节的藕节构造。11*煤薄不可采。晋祠砂岩,黄褐色,中粒——极粗粒砂岩,成分石英、黑色的岩屑。
2. 毛儿沟段:起于西铭砂岩——七里沟砂岩底面,包含三层砂岩,自下而上一次是庙沟灰岩、毛儿沟灰岩、斜道灰岩。因毛儿沟灰岩发育得名。
西铭砂岩:灰白色,有时因含铁质成黄褐色,中粒——粗粒,比晋祠砂岩和七里沟砂岩都要细,主要成分石英。砂岩表面发育波痕,这是最显著的特征,波峰较缓,不对称,不能用来判断顶底面。西铭砂岩上应该还有10*、9*煤和屯兰砂岩但均未见到。
庙沟灰岩:厚度2米左右,表面因风化成灰黄色,内部认为灰黑色,致密块状,但最主要的鉴定特征是其下为8*煤又称丈五煤,厚度可达4米多。
毛儿沟灰岩:8米厚两层灰岩中间夹一层硅质的燧石或燧石结核层,毛儿沟灰岩的最大特征。毛儿沟灰岩下没有煤层,上下均是砂岩层。
斜道灰岩:没有太明显的特征,下面是7*煤厚度不大,斜道灰岩和其他两组灰岩相比较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特征。而且其压在七里沟砂岩下的第一层灰岩,这也可以做为鉴定特征东大窑段:起于七里沟砂岩——北岔沟底面。自下而上一次为七里沟砂岩、东大窑灰岩。七里沟砂岩:厚18米,白色—灰白色,为含砾的中砂---极粗砂岩,主要成分石英、岩屑,钙质胶结,与盐酸反应,沙粒自下而上逐渐变细。出露部位有球状风化,非常容易识别。其下层覆盖6*煤。
东大窑灰岩:由于沉积环境不稳定,在西山地区东大窑灰岩相变为页岩,厚8米左右,内部可见菱铁矿的结核,和灰岩的透

西山地层序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pai21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