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挚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部就班的梯度的引导过程,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可谓水到渠成。)
  四、走进作者内心,感悟人物品质(学习后两句)。
  ,走进作者内心。
  (1)(播放雨声的音效及古诗后两句,创设情境,补白)过渡:面对这苍茫的烟雨,孤峙的楚山,倾听着窗外传来的这淅淅沥沥的夜雨声,诗人思绪万千,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那个无眠之夜,他在想:“————。”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通过一个情境的创设,再次拉近学生与当时环境、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以小练笔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会作者内心,能与作者对话,同时也为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2)指名发言。
  (3)情境创设,引导激情朗诵古诗后两句。
  师:于是,在那长亭外,瑟瑟秋风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生):“————”。(师)那是他对家人如冰心玉壶般一览无余的爱啊!
  师:在那古道边,萋萋芳草地上,我们听到了同样一句话(生):”————。”(师)那是他对挚友如冰心玉壶般纯真的情啊!
  师:在那一叶小舟上,茫茫沧海边,我们也听到了那句话(生):————。”(师)那是他对朝廷如冰心玉壶般澄澈见底的忠心啊!
  (设计意图:此环节仍旧采纳老师创设情境激情引导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想象与朗读的欲望,而且这一个个脑海中不断变换的场景,和朗读后老师刚好的补充,也会使学生明白,作者那种对家人,对挚友,对朝廷矢志不渝的爱无论何时何地都未曾变更。与此同时对“冰心”、“玉壶”这两个抽象的词语也已经形象化,学生对此已经有了特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时的朗读,已经化为了学生情到深处的一种自然、真实的流露。)
  。
  (1)师:没有了对亲人的竹报平安,也没有了封封家书中字斟句酌的'牵挂,千言万语化作临别时的一句吩咐:“————。”学生再次激情补白。(古诗后两句。)
  (2)引导:望着挚友远去的背影,王昌龄决绝的转身,再也没有回头,莫非是他不想回家吗?(想)可是他能回家吗?
  (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是的,他要让那些恶势力知道,即使遭受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都不会屈服,自己依旧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想要回家但又不能回去的内心,从而体会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暴,不因横遭谤议贬谪而变更志气的决心。此环节是本课的一个点睛之笔。)
  五、课后拓展
  假如你是王昌龄的家人或挚友,听到辛渐的一番描述,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可以以书信的形式,也可用诗歌的形式。
  六、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2
  教学技能: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挚友间的离别之情。
  情感看法:
  体会挚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打算:
  教学挂图。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挚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揭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订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要求:连贯。
  4赛读,(分小组进行)。
  5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老师进行辅导,激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胆怯说错。
  (2)学生看图,听老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察指导。
  6挚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察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配乐)
  (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板书:(古诗全文)
  学问链接: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h思密达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2-05-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