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阅读附答案
《马说》阅读附答案1
《马说》(节选)和岳飞《论马》(节选),完成小题。(16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2(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运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1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3(1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4(2分)联系“伯乐”、“马”(1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5示例孔子怀疑不解:自己是一个大圣人、大教化家,为什么会被聘请单位拒之门外呢?他又发出感叹:时代改变太快,自己跟不上形势了! 揭露了一些人才聘请单位只看学历而不看实力的现实。
《马说》阅读附答案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出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说明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是马也()(2)才美不外见()
(3)执策而临之()(4)策之不以其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受,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4分)(1)这(2)通“现”,显现(3)靠近(4)鞭打(驱使)
(2分)莫非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处1分)
(2分)明珠暗投、壮志难酬
解析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驾驭要详细、精确。
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学问,学会依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马说》阅读附答案4
阅读《马说》,完成1—6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出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说明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见 (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 )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虽有千里之能”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策直不以其道 B.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执策而临之
3.下列加横线词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B.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那么该怎样对待千里马呢?请选用文中词语回答。
6.本文借千里马的遭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 (2)同“现”,显现 (3)驱使 (4)尤、尚且
2.B
3.B
4.尚且和一般的马一样都不能做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通其意
6.愿望封建统治者能识别人才、任用人才,不要让有才能的人被埋没。
《马说》阅读附答案5
文言文阅读。阅读《马说》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出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马说》阅读附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