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的概念和类型
地理位置是地球上某一事物,对于外在的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空间关系的总和。空间关系包括方位上的关系和距离上的关系。
地理位置的类型主要有:
天文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
政治地理位置
距离衰减规律
地理客体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间的距离成反比例,距离越大影响越小。
其理论基础是:
m1m2
F = G
r2
地理位置的特点
地理位置的确定性
地理位置的综合性
地理位置的层次性
地理位置的历史性
地理位置的价值性
地方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认识地方的自然特征和人对环境的观念和行为,是理解人和地方的相互关系的基础。
地方差异是地球表层最基本的特征,认识地方的不同特征和地方差异是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也是因地制宜、有效开发利用的前提。
空间相互作用
地球上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自给自足。为了交换资源和信息,各地之间建立了运输和交通网络。地区之间、国际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协作的关系日益加深,人类已经被共同利益和危机连成一个整体。
区域
区域是按某些准则界定的地方。区域在时空上都是动态的。区域是研习和开发环境时便于处理的单位。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
区域的分类
按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性质划分的区域类型:
自然区域
经济区域
社会文化区域
按内部分布状况划分的区域类型:
同一区域(均一区域、同质区域)
结节区域
……
区域特征
层次性
差异性
整体性
地域分异是地球表层及其组成要素,按一定的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的现象。
地域分异主要受四个方面主导因素的影响
地理纬度
海陆分布
海拔高度
地表的物质组成和地壳运动
【精品】PPT课件 地理位置的概念和类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