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来20 年发展概要  最新官方文件摘要
本周末,上海市规土局正式发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 划(2015-2040)纲要概要》,这一官方文件透露了大量上海 未来 20 年发展的重要信息,以下为其中重点信息的原文摘 要(官方发。
依托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 中心,打造浦东中部创新走廊,推动紫竹、漕河泾、市北等 园区成为高能级创新引擎。 承载国家战略要求,形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高端 制造业基地,用地面积不少于
150 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浦东 大飞机、嘉定汽车、长兴岛造船、宝山精品钢铁、临港高端 装备等产业基地。
中心城保留少量工业用地,郊区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重 控制在15%-20%。至2040 年,全市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 比重控制在 10%-15%。吴淞、吴泾、高桥石化、大场、星火 等地区优先考虑公共活动功能和休闲游憩空间的补充完善, 研究推动金山石化等大型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
黄浦江两岸地区结合重点地区建设,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博 物博览、传媒等功能,成为世界级滨水文化功能带。苏州河 沿线地区结合城市更新,重点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艺术、休 闲等功能。延伸延安路-世纪大道文化交流走廊,引导会展、 娱乐、演艺类文化设施集聚,提升城市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交 流水平。佘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形成具备休闲旅游、文化娱乐、 会议服务等复合功能的市郊型旅游度假地。环淀山湖地区在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推动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和旅游资 源的整体开发利用。
整合人民广场等传统的文化集聚区的资源,加快世博会文化 博览区、徐汇滨江、环上大国际影视区、虹桥国际舞蹈中心 等重点文化集聚区建设。
完善市级综合性体育中心的布局和功能,加强高等级专项体
育场馆和训练基地的建设,满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需
提升杨浦、闵行等高等教育集聚区的能级。 在虹桥等地区打造医疗功能集聚区。 提升人民广场、陆家嘴、徐家汇等标志性景观区域的空间品 质,打造世博地区、虹桥商务区、黄浦江沿岸等标志性区域, 保护朱家角、枫泾等历史文化名镇以及佘山、淀山湖等郊区 重点景观区域的整体景观格局。
形成陆家嘴、北外滩、南外滩、徐家汇、佘山等地区的城市 眺望点,控制好城市眺望点之间或与重要公共空间之间的若 干视线通廊。
住房布局 主城区严格控制商品住宅用地规模,优化和完善居住环境、 设施配套与交通支撑。
新城加强人口和就业集聚,适度新增住宅用地,在重要节点 积极引导混合的住宅类型和适宜的开发强度。
新增住宅用地供应向重要的新城倾斜,根据地区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和交通设施条件,控制住宅用地供应节奏。 提供适量的、拥有便捷公共交通和完善公共服务的人才公 寓;建设若干交通便利、环境优良、设施完善的国际化社区; 建设或改造一批适老性住宅,提高社区适老性设施建设标 准,重视适老性住宅的内部功能和细部设计,实现全市新增 住宅适老性达标率达到 100%,倡导适老性住宅与普通住宅 混合布局,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交往与多样化生活。
适度提高租赁住房比重,增加市场型和保障型租赁房供应, 降低生活成本,促进人才流动,提高全市租赁性住房比重。 完善住房租赁管理制度,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满足市民 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
交通体系
适度加密中心城北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中 环附近预留构建城市轨道环线的可能性,增强沿黄浦江等主 要客运走廊的骨干公交服务功能。
在中心城周边地区构建重要交通枢纽、公共活动中心、重点 发展地区之间的轨道快线,完善虹桥枢纽交通疏解通道,通 过强化枢纽集聚效应支撑支撑市级副中心功能。
完善南北向进出中心城的切向通道布局,优化重点更新地区 的路网结构,全面构建地面公交专用道系统,发展多元辅助 公交,缩短平均通勤时间。
强化“一张网、多模式、广覆盖、高集约”的规划理念,建 立由区域城际铁路、轨道快线、城市轨道、中低运量轨道等 构成的轨道交通系统。充分发挥铁路服务城市客运交通的功 能,利用既有铁路支线开行市郊客车,实现桃浦站、北郊站 等货运场站功能的转型,优化调整高速公路通道、立交枢纽 与城镇的空间布局的关系,建立 1 小时交通圈,形成效率和 运量并重的客运交通走廊。
各新城规划 1 条以上城际铁路或轨道快线通过 在既有干线公路和市域轨道交通系统基础上,构建轨道快 线、市郊铁路,大力发展公交骨干线路 加强轨道交通沿线新建和更新项目的控制和引导,围绕轨道 交通枢纽、站点及车辆基地,加强土地的集约、综合和立体 开发,促进主城区空间立体优化,减少居民出行距离。 优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土地使用等相关技术规定,为未来 水上飞机、自动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发展创造条件。 重点新市镇实现
15 分钟接入市域轨道交通网络 浦东
上海未来20年发展概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