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音乐教案反思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教学目的任务
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措施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
重难点是歌曲中的附凤阳花鼓音乐教案反思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教学目的任务
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措施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
重难点是歌曲中的附点掌握,打击乐合奏。
教学过程
1、 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 发声练习:
(1) 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
6 - - - | 6 - - - ||
u
(2)
4、 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
(答复: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 归纳引入新课:中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所有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 教师范唱。
(2) 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 视唱(难点 附点)(2遍)。
(4) 用节奏读歌词。
(5) 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教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论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 填词演唱(2遍)
(7) 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掉过去的苦,我们在这样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华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本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教师的创作。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反思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