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述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以及意义与影响.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浅述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以及意义与影响
浅述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以及意义与影响
符军 物流112
摘要: 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浅述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以及意义与影响
浅述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以及意义与影响
符军 物流112
摘要: 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本文就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以及它所用船舶和它的意义与产生的影响等来简要阐述。以纪念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伟大创举。
关键字:明代,郑和宝船,下西洋,先驱
郑和下西洋背景: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蒙古贵族的腐朽统治。明太祖朱元璋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繁荣社会经济发展得措施。洪武十八年,明朝下令“士、农、工、商 四民务在各守其业,凡出入作息,乡邻必互知之,其有 不事生产而游惰及舍匿他境游民者皆迁之远方”。又“设扶民之官,颁宽恤之条,令天下郡邑,招而抚之,天下之民,感戴宏恩,扶老携幼,竞返桑梓”。这样一来,大明朝越来越强盛。
明永乐大帝朱棣的“锐意通四夷”,向往在临御之年,中,万国咸宾的盛世。所以朱棣非常重视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永乐大帝朱棣在对外关系上的各种意图正是通过郑和下西洋,在事实上体现出来的。
郑和祖辈为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人士,回族,姓马,世称哈只。在1381年名明军征伐云南时被掳,后被分到燕王朱棣藩邸中服役成为内侍。在跟随朱棣起兵“靖难”有功,被赐“郑”姓,改称“郑和”,为内宫监太监。
当时在东南亚,南亚等地明朝政府遭遇到各种困境,据锡兰(今斯里兰卡)史籍记载:“一千四百零五年(永乐三年),有中国佛教徒一队,来锡兰献香火于佛齿圣坛,为国王维哲耶巴虎六世所虐待。”在郑和下西洋前夕,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及南海国家关系削弱,外交活动瘫痪,中国国际地位随之降低,以致洪武末年颇有“诸蕃久缺供之感”。对明成祖这样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高踞于“临御天下”的大国地位之上,“居华夏而治四方”,在实现对外方针上自有一番抱负,绝不能容忍这种现象继续下去。
正是因为如此,在1405年(永乐三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颁诏,命郑和从海上出使西洋诸国。从此郑和开始了他长达28年的远洋航海活动,航行数十万千米,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船队情况:郑和船队的规模之大堪称奇迹。据明代编年体史书录:宝船六十只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次者长二十一七丈,阔一十五丈,下西洋官兵人数记为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人。
《瀛涯胜览》作者马欢是下西洋随行翻译,曾于第四,第六、第七次二次随行。在他书的卷首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下洋官兵人数为二万七千六百七十员名。(第四次)
明末罗懋登所撰小说《西洋尼》。该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写成,书中记载:第十五回详细记有宝船九桅、马船八桅、粮船七桅、坐船 、六桅、战船五桅并各种船型长、阔尺寸。若按船用途来分,大致可以分

浅述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以及意义与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美美阳光
  • 文件大小412 KB
  • 时间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