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涛涛中国近现代建筑史重点词: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序言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从
1840年鸦片
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前启后、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
中国近代建筑在这一阶段不只是纯真地引进西方建筑,而且是联合中国实际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建筑。
3/10
抗日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37~1949)这是中国近代建筑的阻滞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建筑业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很多国家积极进行战后建设,建筑活动十分活
跃。
经过西方建筑书刊的流传和少数新回国建筑师的介绍,中国建筑师较多地接触到外国现代建筑思潮。
只是这时期中国处在国内战争环境中,建筑活动很少,现代建筑思潮对中国的建筑实践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现代建筑史公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着手医治战争创伤和从事公民经济恢复工作。
到1952年末,工农业生产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公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力有限,建筑活动的一般特点是规模小,进展快,造型简短,很少装修。
某些建筑反应出现代建筑思想的延续。
1951年末,知识界的思想改造运动扩大到建筑界,使国内的建筑创作思想渐渐地同西方现代建筑思潮隔断。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建设规模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建筑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达成156个建设项目为重点的694个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以成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五年内建成了房子面积2664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454万平方米,办公、学校、医疗等建筑4687万平方米。
为适应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需要,建筑工程部所属的设计院均改为工业建筑设计院。
4/10
在这个时期,工业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队伍基本形成,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
建筑设计达成了向工业体系的转变,民用建筑设计水平大有提高,设计开始注意功能和经济的关系,并在建筑形式上进行新的探索。
“大跃进”和公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4)这时期的主要建筑活动如下:
1958年,中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建筑界的“大跃进”是以“迅速设计”、“迅速施工”为核心,以“技术改革”、“技术革命”为手段的建筑活动。
这个时期也进行了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的研究并获得一定成就,有的单位还进行了设计工具的改革,如活版设计、图表设计等。
在“大跃进”运动中由于高指标、瞎指挥、夸诞风的影响,一些建筑设计和施工缺乏科学精神,工作粗滥,质量普遍下降。
只管如此,经过广大建筑工作者的辛勤奋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建筑活动,如国庆工程等仍旧取得一些重要进展。
“设计革命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4年,公民经济调整工作基本达成,中国的公民经济面对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这年,以“四清”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国展开。
同年11月开始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