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邓稼先教学重难点设计单.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邓稼先》教学重难点设计单
一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
二、教学重点: 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
《邓稼先》教学重难点设计单
一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
二、教学重点: 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三、教学难点: 理解邓稼先的贡献对当时中国的意义,从而真正地认识邓稼先这个人  
四 教学方法:  自读、品读、发现阅读、小组合作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设计
1、教学难点注意揭示人物性格形成与人物所处环境的紧密关系(难点)
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高度。阅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这一特点。如文章的第一部分,突破了一般回忆性文章的写作模式,运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列举大量事实,叙述一百年前中华民族的耻辱。然后笔锋急转,镜头拉回到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叙述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鲜明的对比构成了文章不平凡的引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章的主人公出场了。作者对邓稼先的第一个评价就是:“对这巨大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这样,文章就把人物和背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第二部分作者首先交待了邓稼先的求学生涯,待“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开始了他二十八年的两弹研制工作。在这近三十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两弹爆炸成功后,他“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这里的“立即”“始终”“继续”和“至死不懈”几个词语说明邓稼先在中国“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我们惊叹于邓稼先所取得的成就时,不禁会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为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待读完第三节后就会找到答案。作者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表现邓稼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的那种奉献精神。这就是答案。文章先谈果再用对比的方法释因,揭示了人物性格形成与人物所处环境的紧密关系,同时也显示了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
2、教学重点关于文中的描写(重点)
《邓稼先》采用了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如人物的行为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如语言描写。“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掷地有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再如侧面描写。课文有这样一段:“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背景音

邓稼先教学重难点设计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