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
孙军伟 杨子光 孟丽梅 张珂
Summary: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驗证科学、直观、适用的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更好地指导小麦科学定性,合理用种。以5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2 the heading rate. The spring varieties could be further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heading rate and the seedling ear stage and maturity under the third stage of spring sowing. The spring sowing heading percentage was the main index to evaluate winterness and springiness of wheat varieties, the seedlingheading period and the number of days of low temperature vernalization required for heading could be used as secondary indexes. Growth habit and variety maturity at seedling stage could be used as reference indexes.
Keywords: Wheat; Winter-spring Characteristics; Spring Sowing Identification Method; Artificial Vernalization Method;EvaluationIndex
0引言
小麦是世界上第二大粮食作物。在中国,小麦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产量对稳定国内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遗传改良力度的加大,中国秋播地区存在小麦品种春化趋势[2-3]。据统计,在黄淮南片的河南、皖北、苏北等地春性和弱春性品种种植面积已经占小麦播种面积的1/2左右。然而,近年来秋暖冬寒和倒春寒频繁,造成小麦冻害时常发生,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4-6]。因此品种审定前对其进行冬春的判定,对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小麦区域试验品种冬春性的确定仅按育种者及试验中的变现型来确定,常常出现冬春性类型出现差异很大的品种同组参试,给品种管理带来压力。
面对小麦冬春性问题,众多学者选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例:晚播量法[7]、田间春播法[8]、形态观察法[9-10]、综合顺序分类法[11]、人工模拟低温春化鉴定法[12-13]、分子生物学方法[14-15],并提出品种苗期生长习性、小麦主茎全生育期总叶片数[16]、品种抽穗期相差天数、品种通过春化所需最低低温春化天数以及春化基因[17-18]的等形态或分子指标可作为小麦冬春性鉴定指标,但迄今为止,一直没有一套实用、公认、直观、可靠、可操作性强的小麦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为此,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以选用59份不同生态麦区广泛种植或国家小麦区试对照种作为试验材料,进行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验证创新科学、实用、直观的评价指标与鉴定方法,为小麦科学定性和合理用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2009—2013年选用59个不同生态区广泛种植或国家小麦区试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表1)。
试验采用田间春播与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相结合的鉴定方法,于2009—2013年分别在洛阳农林科学院试验田及实验室低温光照培养箱内进行。洛阳农林科学院试验田土壤为黏土,地下水位4~5 m,0~20 g/kg, g/kg、 g/kg、速效钾含量104 g/kg。
(1)试验处理:春播一设置3个播期。第一播期为侯平均气温达3℃时,洛阳市一般为2月下旬;第二播期为侯平均气温达7℃时,洛阳市一般为3月上旬左右;第三播期为侯平均气温达10℃以上时,洛阳市一般为4月上旬。
(2)田间设计:试验采用裂区排列,每个播期均设3次重复,试验小区长2 m,3行区, m,出苗后人工定苗,每行50棵基本苗,株距均匀。
苗穗期:指春播小麦出苗到始穗期的天数。
(1)试验处理:低温春化时间共设置10个处理。每隔5天一次处理,冬性类品种春化处理时间为(0、25、
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