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次单元课时教学内容目的要求重点、难点 1-3 18 方程 1 、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 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 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难点: 把握等式的性质, 理解等式两边同时进行乘法或除法运算时必须考虑特殊的数字 0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23 确定位置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 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 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重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难点: 用数对实际情境中的物体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 4-5 36 公倍数和公因数 1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会求 10 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 100 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重点: 会求 10 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 100 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难点: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5-7 4 10 认识分数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 、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应用。难点: 单位“1”, 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752 找规律 1 、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 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重点: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展过程。难点:是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7- 10 69 分数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重点
教学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