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初二上册古诗文(课内):石壕吏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夜不安;即便到了深夜,仍旧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归纳、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利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比较;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衬着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氛围。
矛盾的两方面,拥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前启后。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
精品文档
,不是“老”一口气下去的,而吏也决不是在那边洗耳恭听。上,“吏呼一何怒,啼一何苦!”不生在事件的开,而且持到事件的尾。从“三男城戍”到“死者已矣”,是第一次折。者能够想,是吏的第一次逼苦的。在从前,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吏的猛虎攫人之。等到“老出看”,便扑了来,眼四搜寻,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
于是大吼道: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泣:“三个儿子都当兵守城去了。一个儿子捎来一封信,信中,此外两个儿子已牲了!⋯⋯”泣的候,可能吏不相信,拿出信来交吏看。
之,“存者且生,死者已矣!”境是使人同情的,她很
希望以此博得吏的同情,高抬手。不料吏又大雷霆:“道
你家里再没有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一点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两句,也不是一口气下去的,因“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生了明的矛盾。合理的解是:老先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当儿,被儿媳抱在里到什么地方的小
儿,受了大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用。于是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不是有个孩子哭?”老不得已,才:“只有个子啊!吃奶呢,小得很!”“吃的奶?有个母吧!不把她交出来!”老担心的事情于生了!她只得硬着皮解:“儿是有个母,她的丈夫在城死了,因要喂奶孩子,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
精品文档
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仍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进出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放手。老妇惟恐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示县吏勉强同意,不再“大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波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觉。“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示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呜咽,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应了老妇再三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
初二上册古诗文(课内)石壕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