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1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
国内背景
银行业在大众心目中属于“典型的”负面行业。
目前我仍处于初级阶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便利和必要保障。
案例:2009年6月23日工商银行调整23项个人金融业务收费标准
媒体观点:
质疑调整收费的合理性
半垄断市场下的单方面霸王条款
动机是赚取更多利润
原因:对外信息披露管理工作流程中,新闻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两张皮”
业务部门未能识别该行为可能导致的声誉风险
信息发布缺乏与公众和媒体的有效沟通
条款解读
(六)舆情信息研判,实时关注舆情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研判,如:建行ATM自焚事件、收费、服务)
(七)声誉风险管理内部培训和奖惩
条款解读
(八)声誉风险信息管理,记录、存储与声誉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九)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对声誉事件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进行评估。
条款解读
记录、存储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表1:不良信息登记跟踪表
图1:新闻媒体舆情重点
图2:舆情趋势变化
图3:舆情监测应对情况
图4:舆情形势研判
条款解读
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积极稳妥应对声誉事件,其中,对重大声誉事件,相关处置措施至少应包括:
(一)在重大声誉事件或可能引发重大声誉事件的行为和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拟定应对措施。(如:北京农业银行vs渣打银行理财事件)
(二)指定高级管理人员,建立专门团队,明确处置权限和职责。
(三)按照适时适度、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对外发布相关信息。(如:微软拆分)
条款解读
(四)实时关注分析舆情,动态调整应对方案。
(五)重大声誉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分类分级报告制度)
(六)及时向其他相关部门报告。
(七)及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递交处置及评估报告。(分类分级报告制度、与非现场监管的衔接)
条款解读 银行业协会责任
第七条 银行业协会应通过行业自律、维权、协调及宣传等方式维护银行业的良好声誉,指导银行业开展声誉风险管理。
第八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确定相应职能部门或岗位,负责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九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监管纳入持续监管框架,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状况作为市场准入的考虑因素。
第十条 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在监管中发现商业银行存在声誉风险问题,有权要求商业银行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或在重大声誉事件处置中存在严重过失的,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依法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条款解读 监管职责
目 录
二、银行业新闻舆情管理
了解媒体和媒体人
转载率、影响力
时效性
眼球效应
倾向性
追求事实
追求感性
敬业精神

%提升到32%
中国互联网发展及特点
中国的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舆论场
2009年网络新闻覆盖八成以上的网民,用户规模超3亿
图:2002-2009年网络新闻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
信息获取和交流沟通在互联网应用中占主导地位
而在发达国家,则是商务交易占比最高
与其他国家的区别显著……
我国互联网舆情的传播空间
口头舆论场
大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的街头巷尾的议论
主流媒体舆论场
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电视电台等广播媒体
网络舆论场
网络新闻、新闻跟帖、博客/微博、论坛/BBS、SNS社区等
博客、论坛/BBS、SNS社区具有重要信息传播作用
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网络往往成为新闻事件的“放大器”。
截至2009年12月,。活跃博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越来越多的名人,专家、机构正在将博客做为扩大传播影响力的平台。而随着国内社交网站的兴起,部分草根博客进入社交网站,并使用其中的日志功能来撰写博客,受到社交网络氛围的激励,其更新、参与、互动更为活跃,带动了博客用户的增长。
论坛博客的影响力与传媒并驾齐驱
在我国,许多论坛、博客文章的浏览量能够轻易的上几十万次,跟帖上千条,其影响力已经和传统媒体并驾齐驱。
中国互联网的参与主体
互联网舆情信息传播速度
在互联网时代,舆情的传播速度快得惊人。一个突发事件在发生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我是药神
  • 文件大小2.21 MB
  • 时间2022-06-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