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摘要:当前,税收筹划在发达国家已十分普遍,我国税收筹划事业由于起步较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我国税收筹划的兴起和发展,是纳税人观念更新的产物,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国际接轨的产物。企业如何依托税收法规,巧妙地运用税收杠杆,达到既减轻自身税负又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目的,使企业享有更大权益,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税收筹划正由过去的“暗箱操作”逐渐变为“阳光作业”,正式走上经济的前台,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为了加快税收筹划的发展,必须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增强筹划意识,提高筹划质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着力开展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作出事先筹划和安排,合法地减轻甚至免除自身承担的或额外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税后利益的最大化。
一、税收筹划具有以下特征
。税收筹划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是纳税人对税法进行精心研究和比较后进行纳税最优方案选择,既是企业的合法权利,也是税收政策加以引导和鼓励的。
。纳税人在经营、投资、筹资等各种经营活动发生之前,事先对各种方案的税负进行预测和筹划,根据测算结果确定经营行为的选择、决策。
。税收筹划必须立足现实,准确把握当前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税收筹划方案,以获取有利的筹划时机和更大的经济利益。
。纳税人纳税筹划行为的目的包括:直接减轻税收负担、延缓纳税、无偿使用财政资金以获取资金时间价值、涉税零风险等。
。税收筹划应把握全局,综合衡量,以求整体税负最轻、长期税负最轻,防止顾此失彼,前轻后重的现象。
。专业性是指税收筹划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科学,同时又涉及会计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有专门的部门和机构从事这项业务。
二、企业在以下经营活动中可以选择的税收筹划
(1)纳税人的选择。税法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实行差别待遇,其增值税税负也不同。其测算方法为:设A为不含税购货额,B为不含税销货额。若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率为17%,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则当B*17%-A*17%﹥B*3%,即A/B﹤%时,此时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较轻;而A/B﹥%时,此时选择一般纳税人,税负较轻。
(2)运输方式的选择。采购企业自营运费转变成外购运费,可能会降低税负。拥有自营车辆的采购企业,当采购货物自营运费中售货企业将收取的运费补贴转化成代垫运费,也能降低自己的税负,但要受到售货对象的制约。对于售货方来说,其只要能把收取的运费补贴改为代垫运费,就能为自己降低税负。
(3)采购方式的选择。这里的采购方式包括采购地点、采购对象和供应商等。首先,采购货物时要尽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后要及时认证抵扣,避免税务处理不当产生不应有的损失。其次,在选择供应商时,除考虑信用关系、运输成本、洽谈成本外,还要考虑供应商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能够取得哪种类型的增值税发票,计算比较增值税负担高低。比较方法:普通发票单价为X,17%专用发票含税单价为Y,%的税费附加,令二者相等,可得:YY/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