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161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三年三月
制作人:尹琳
1
一、预防和控制的定义
“预防为主”是防治疾病的根本方针。棘球蚴病的预防是指在没有该病的 现场防制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11
五、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绝不是一时性的卫生知识宣传,而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以形成必要的长期的社会防治知识。
包虫病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对每个人尽快灌输一种会有助于在地方流行区预防包虫病的公共意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联系当地的情况以保证居住在流行区的人能够容易接受有关预防包虫病的各种信息。
健康教育材料应当是基础的,易于阅读和理解。内容应当和目标人群的教育水平相适应才能得到好的宣传效果。在民族地区,要使用民族语言编写、制作宣传材料,而且对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应给予应有的重视。
12
13
1. 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内容
针对不同人群,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对各级领导干部、宗教人士,开展以包虫病的危害和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
对学生,开展以包虫病的危害和勤洗手,不玩狗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
对屠宰人员,开展以不用病变脏器喂狗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
对农牧民,开展以犬定期驱虫和接受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
14
2.健康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包虫病控制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应根据防治进程和受教育者的情况改变宣传教育的重点和技巧。
将人群包虫病知识的增长和高危行为的减少以及对包虫病防控措施的依从性作为效果评价标准。
15
3. 方式和方法
健康教育的语言应通俗易懂,群众易于接受和记忆。
通过不同媒介进行宣教。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流动宣传、小型展览、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册、组织宣讲团宣讲以及其他适合本地特点并且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段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宣讲员的宣教。在社区指定健康教育员,组织社区人群观看包虫病科普录像、病畜包虫病感染脏器标本或与包虫病病人座谈。结合现场防治工作的宣教。结合人群包虫病查治和犬的驱虫管理等防治活动使宣传深入每个家庭和个人。
16
4. 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的五个基本知识点:
什么是包虫病?
包虫病在人和动物之间是如何传播的?
狗肠内的小绦虫是从哪里来的?
包虫病有什么危害?
怎么预防包虫病?
17
5、重点人群的教育
干部:在疾病控制的全过程中他们起着组织和管理的作用。将包虫病基本知识、当地包虫病流行情况与危害、组织防治活动技巧做为干部学习的重点。
农牧民、犬主和屠宰人员:此类人群在疾病传播与控制中起重要的作用,自身又是易感人群。教育中要突出包虫病与自身健康的直接关系;此类人群要了解包虫病的预防技巧和正确的卫生行为。教育要经常化、方法要多样化。
儿童与学生:包虫病易感人群。课堂内系统学习,规范卫生行为,明确在防病中自己应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通过学生带动家庭,以实现“小手拉大手”。
喇嘛与活佛:该人群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力,在寺庙周围也有大量无主犬存在,要通过恰当渠道,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以加强无主犬控制工作。
18
6、宣传材料的运用。
音像材料:对受教育者影响直观、强烈、参与程度高,传播面广。鼓励电视台自制、播放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治动态的节目。
19
宣传招贴画:在公众场合招贴,吸引人自我学习。
小画册:趣味性高,易保存和阅读。
宣传传单:形式多样、通俗。易制作,成本底,散发量大。
学校教材和教师教学手册,教学挂图,教学录象带。可运用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20
7.学校教育
将包虫病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健康教育课设置在小学、初中相应的课程中,或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健康教育讲座。有条件的幼儿园对4—5岁的幼儿进行早期防治知识教育。对教学内容、难易度和信息量进行规范化。深入、扩展学生对包虫病的认知并强化个人卫生行为是系列教育的目的。
21
8.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
普及率=实际接受教育的单位(或人数)/应接受教育的单位(或人数)×100%。
认知率:以包虫病五个基本知识点为指标。对四类人群进行抽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比教育前后人们对包虫病知识增长程度。
高危行为改变的观察:玩犬、犬不栓养、不纳入管理及病变动物脏器喂犬为感染包虫病的高危行为。采用问卷调查,对比和分析人高危行为改变的情况。
22
六、人员培训和
包虫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