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维的诗与佛家思想.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维的诗与佛家思想
佛教通过魏晋南北朝的传播和进展,至唐朝,已和中国的本土文化进一步融合,取得了独自进展的态势。唐朝是佛教进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佛教各宗派创建,而且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士医生研习佛学理论成风,与各宗派名僧进行佛学义妄念。这深山孤寺正
是安禅的好地址,通过安禅祛除内心的妄念。又如: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酷热,能生大地风。[4]
诗中的“法身”“天眼”确实是借用了佛教的原义,“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通过佛学概念表达他对世界的熟悉。他以为要通过诚恳修行而取得的“天眼”去观看世间的形形色色,才能熟悉那个世界。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4](《登辨觉寺》)
那个地址的“初地”,即菩萨十地中之第一地,诗中借作寺外的途径;“化城”也是借用《法华经》中化城事,诗中指代寺中的殿宇。[5]
还有宣扬佛教理论的诗,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和《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
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胡生但高枕,孤单与谁邻。战胜不谋食,理齐甘负薪。予假设未始异,讵论疏与亲。[4]
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即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无有一法真,无有一法垢。居士素通达,随宜善抖擞。床上无毡卧,镉中有粥否。斋时不乞食,定应空漱口。聊持数斗米,且救浮生取。[4]
这两首诗是对佛家缘起理论的宣说。王维以为因为人有了贪念才感受到病痛,而人所执着的声、色都是虚无的。他作此诗是希望胡生能战胜自己的妄念,才能摆脱痛楚。王维借诗宣扬了佛家的因缘缘起理论,整首诗充满了禅学思想。
王维的禅理诗更多的是表现他在佛教思想阻碍下的人一辈子态度。禅宗主张自性清净、万有皆空、顿悟成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王维以为一切的苦难都只是是自寻苦恼,要以内心的自我摆脱来克服。因此在诗歌中他一方面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和仕途不顺的忿忿不平,可是又表现逃避、无奈、超然的态度。如《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一辈子有素风。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季万里净,日暮澄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
归耕为老农。[4]
诗的前部份是对现实的不满,而最后笔锋一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表现的是一种避世、任运随缘的人一辈子观。又如前文所引“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切。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一生几许悲伤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否定了道教炼丹服药祈求永生,只有信奉佛教,以佛教的灭寂才能从全然上排除人一辈子的悲伤,摆脱生老病死的痛楚,达到心灵的无生无灭的境遇。这是他对清净、悠闲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另外,王维还有关于佛教修习的诗。如《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描述了修习的方式:

王维的诗与佛家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