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百态
林仕谋 新科进士们殿试过后,要在皇帝面前听候宣布名次,这一仪式叫“传胪”或“胪传”。
一、多唱了几百名
宋太宗赵炅将科举之荣推向了顶点。
进士放榜之日,太宗亲率百官御崇政殿,新鸿胪寺的司仪官高喊行礼,这时进士们才叩头行谢恩礼。
清朝时,在朝廷上读诏司仪都是用满语,因而传胪唱名这一套仪式的过程,鸿胪寺必须事先派人教演娴熟。
嘉庆七年壬戌科状元吴廷琛,传胪那天出了个大洋相。新科进士们上殿后,听到司仪官叽里哇啦的读诏声,他误认为是叫叩头谢皇恩行礼,就叩起头来,其他进士们见了一个个莫名其妙,大家不懂满语,又从未经历过殿廷唱名这种场合,如今见吴廷琛领头叩头,于是纷纷仿效,一个个叩起头来。谁知诏书蛮长,司仪官读诏声不停,他就起立跪下不停地叩头。周围的人先是惊愕,后来一个个抿着嘴,想笑又不敢笑,庄严的传胪仪礼成为如此场面。
事后,鸿胪寺的司仪官因教演不善,办事疏忽,有辱殿规,不仅革职,而且永不叙用。
四、没有想到能当状元
康熙六年丁未状元是吴县(今江苏吴县)人缪彤。缪彤当年对自己能被点状元毫无思想准备,不仅如此,连会试能被录取也感到意外。顺治十四年以来,他一共进京赶考五次,头四次都失望而归。第五次,他已41岁了。会试毕,自己觉得没有考好,不等发榜,就心情沮丧地打点行装回乡。
走出京城的第二天,发现路旁有会试榜,一看才知道原来自己已被录取,排在第36名。于是兴冲冲地返回京城参加殿试。
殿试过后传胪时,天下着小雨。五鼓后,文武百官入朝,等待皇上登殿。
头一天,已有小道消息传出,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缪彤心想,自己没有希望进入三鼎甲了,只不过随大流上殿见见皇上,叩几个头而已。
康熙帝升座后,雨也渐渐大起来。缪彤和诸进士淋着雨,都跪在丹墀下面。
唱名开始了,缪彤心不在焉,好奇地用眼角的余光打量这富丽堂皇的宫殿,只是隐约听到第一甲第一名好像是缪彤。虽然司仪官连唱了三遍,但每唱一遍都伴有鼓乐齐鸣,再加上雨“哗哗”地直下,缪彤怕是错觉,不敢出班,跪着纹丝不动,还在琢磨刚才念的究竟是不是自己。礼部官员急了,赶紧上前把他拖出来扯到殿前,他才明白自己的确是点了状元。还没等他到皇帝面前跪下,传胪官又唱了第二名。就因这点差错,传胪官被罚了三个月俸禄。这使缪彤许久都心怀歉意,还特地写了一篇《胪传纪事》来纪念此事。
道光三年癸未科状元、吴川人林召棠,当年殿试后传胪唱名时,也闹了一个笑话。
传胪官开始唱名了,大家都侧耳细听。唱到“广东省”三字时,林召棠就有点激动。接着唱“高州府”三字,他的心跳加速了,因为参加该科殿试的,广东只有二人,高州府则只有林召棠一人。所以听到“广东省”三字,林召棠就估计是自己,再听到“高州府”三字,则确定无疑了。
林召棠一时惊喜交集,思想活动异常激烈,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往下念自己的名字时,反而没有注意听。念毕之后,全场鸦雀无声,他却不知所措,愣了神没有动静。
道光帝十分诧异,正待开口责问,该科会试主考官曹振镛急中生智,大声喊道:“请新科状元林召棠出班谢皇恩!”林召棠这才回过神来,应声上殿行谢恩礼。
五、演习过火误了时间
为在殿上传
状元百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