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孟庸运用当归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验案举隅.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孟庸运用当归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验案举隅
摘要:王孟庸教授在治疗肾脏、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善于运用赤小豆当归散衍生的当归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具有湿、热、瘀阻滞的病证。本方药物少,入血分且药性趋下,具有清热利,赤小豆15 g,酒女贞子15 g,墨旱莲30 g,蒲公英15 g,鱼腥草(后下)20 g,黄芪10 g,薏苡仁15 g,乌药10 g,萆薢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2017年12月14日二诊:患者尿频尿急较前好转,仍有尿道灼热感,口干改善,无腰酸心烦,眠可。复查尿干化学和沉渣定量示“浊度(微浑),白细胞383/μL,白细胞脂酶500 leu/μL,隐血++,成堆白细胞+++/HPF”。守方加土茯苓15 g,继服7剂。
2017年12月21日三诊:无明显尿频尿急及尿道灼热感,小便黄,纳眠可,大便调。复查尿干化学和沉渣定量示“浊度(清亮),白细胞0/μL,白细胞脂酶-,隐血+,成堆白细胞0/HPF”。守方继服7剂后。尿检正常,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中医诊断为“淋证”。王教授认为湿热之邪乃淋证致病之首,湿为阴邪趋下,湿热蕴结膀胱,故见尿频尿急、小便涩痛、尿道灼热感;湿邪重着黏腻则腰酸;湿热久稽易耗伤营阴,故见心烦、口干、脉细数;湿热之邪气久存,损伤膀胱络脉,故见隐血阳性。淋证反复发作、舌红苔黄腻,乃湿热留滞,为疾病之宿根。故辨为阴虚湿热证,治以滋阴活血、清热利湿。方中以当归连翘赤小豆汤清热利湿活血,合二至丸滋阴;加蒲公英、鱼腥草、薏苡仁、萆薢加强清热利湿之功;湿邪缠绵阻碍气机,加乌药行气,气行则湿自化;热邪久稽,耗气伤阴,加黄芪补虚扶正。《药性赋》载:“赤小豆……能清热利湿,行血消肿,通利小便,令湿热从小便出。”赤小豆不仅使稽留膀胱之湿热从小便而解,还能通利小便,改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连翘能清热解毒散结,有明确抗菌作用,特别对泌尿系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有明显抑制作用[1]。二诊时,患者尿道灼热感仍明显,乃湿热瘀交结膀胱,难以速去,急则治其标,当加重祛湿清热之品,故加土茯苓以除湿解毒泄浊。三诊时,患者症状已完全消失,但尿检提示隐血+,说明营血仍有湿热余邪未清,遂继服7剂以驱逐余邪。此证湿热瘀交结,损伤阴液,但清热利湿又恐伤阴,欲滋阴而又碍邪气,使湿热不化,故滋阴与清利湿热如何权衡才是本案关键。当归连翘赤小豆汤不仅可清热利湿,其中当归还能滋养正气,与猪苓汤同理。 带下病
案例2:患者,女,45岁,2017年8月24日初诊。3个月前,患者外出回来后出现带下量多,外院专科检查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未治疗。刻下:带下量多、色黄夹血丝、有臭味,无阴痒,右下腹隐痛,触摸有包块,纳眠一般,大便干,小便黄,舌质黯红、有瘀斑,苔稍黄腻,脉滑。近3个月经量少、有血块,经前右下腹疼痛加重,末次月经为8月14日。中医诊断:带下病,证属湿热瘀滞,治以祛瘀排脓、清热利湿。拟当归连翘赤小豆汤合二妙丸加味:当归15 g,连翘15 g,赤小豆15 g,苍术15 g,黄柏10 g,蒲公英20 g,败酱草15 g,萆薢15 g,薏苡仁15 g,盐车前子(包煎)10 g,猪苓15 g,乌药10 g,牡丹皮10 g,甘草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

王孟庸运用当归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验案举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