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读书笔记1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 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 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 有见地的阐发。
书中作者郦波的解读也很接地气,球或者哗众取宠 而翻出这些尘封的历史记忆。此书作者对王阳明思想学识颇有见 解,以叙事体讲述王阳明心学对于初期接触心学者,是一个很好 的方式,相对比较浅显易懂。要深入解读王阳明心学思想,非本 书之学术功能,做为打开心学之门的引路者,此书值得一读。
王阳明堪称心理学大家,其倡导心学思想,相信遵从内心的 天理以致良知,则可达无往不胜、处变不惊、处乱不散的境界。 但它并非与“唯心主义”划等号,它是基于对外界物的认知而从 内心找答案,相信外界万物与内心天人一体。这是很有辩证思维 的,在物的基础上读心,然后专注于内心良知,保持恒久定力与 耐心。
王阳明心学思想不是避世的,相反地,它是提倡入世建立功 业的,但它又是反对纯粹为功名利禄而去入世,而是以遵从内心 良知去建功立业,不能被心中私欲遮蔽内心良知去求名求利。这 一点,通过王阳明江西剿匪、平定宁王之乱、广西平叛等创下名 垂史册的功业,却在当时未能获得应有之功名,甚至险遭恶人之 不测,对此他看得风轻云淡。这是一种站在良知的至高境界,所 表现的宽广胸怀和洞悉世事的智慧。
王阳明审谢志珊的时候,非常有意思。史料里记载说:“谢 志珊就擒,先生问曰:‘汝何得党类之众若此?'”就是被抓住 之后,王阳明就问,说谢志珊你行啊,规模搞得挺大,自号征南 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土匪听你的号令呢?谢志珊虽然被抓了, 还是有一番豪气,说“亦不容易”,说自己也挺不容易。
王阳明就问:怎么说?谢志珊说:“平生见世上好汉,断不轻 易放过,多方钩致之,或纵其酒,或助其急,待其相德,与之吐 实,无不应矣。”这一番话说的是什么呢?说自己平常见到世上 的英雄好汉,决不轻易放过,一定是多方结交、接纳。如果开始 他们不听我的,我就慢慢用事业、用感情去感化他。
比如那个蓝天凤,蓝天风自己势力也很大,谢志珊就孤身上 门,说我们都是做土匪的,但不能只看眼前,要做大事业,你跟 我混,我们做一个联盟。蓝天凤说,我凭什么跟你混啊?你小子 行啊,胆子蛮大的,只身孤人就敢到我的地盘来?谢志珊笑笑,既 然你不愿意联合,那就不联合好了,咱们交个朋友总可以。喝酒! 然后喝完酒回去了,过了几天又来看蓝天凤,说我上次发现你喜 欢烈酒,但是这个夏天啊,天气太热,烈酒对身体不好,我带了 一些清酒来给你喝,你喝喝我这酒。一来二去,这感情就深了。
后来蓝天凤彻底被谢志珊折服,就拜谢志珊为老大了。所以 你看,这个谢志珊很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到最后那些人都成为他 联盟中的成员。
王阳明听了之后,退下来就对自己的学生说:“吾一生求朋 友之益,岂异是哉?”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儒生啊,求志同道合, 求追求理想,不也是这个道理吗?你看,一个土匪都能做到,我们 为什么不能做到?
听了这个话,我们会觉得王阳明对谢志珊很是青睐有加,很 看重。那么,他会怎么对待谢志珊呢?没想到的是,夸奖完谢志 珊之后,王阳明拔出令牌往地下一扔,命人把谢志珊推出去斩了。
有学生不理解,先生不是说谢志珊这个人挺好的吗?为什么 不能感化他,却要杀了他?
这件事恰恰体现了王阳明的大智慧。王阳明讲知行合一,行 动能力超强,只要有理由,他绝不犹豫。为什么要杀谢志珊?前 面杀的詹师富是非常凶悍的土匪,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这种人 一定要杀,因为他良知彻底泯灭。谢志珊这种人为什么也要杀呢? 因为他有智慧、有追求,这样的土匪更不能留。对于整个社稷、 政权来讲,最大的危险不是詹师富这种土匪,而恰恰是谢志珊这 种有智慧、有头脑的土匪。这种土匪一旦做大,对整个政权的威 胁便是真正致命的成胁。
下册前半本还是主要介绍王阳明生平事迹,所以看着也很 慢,我实在是不大喜欢看人物传记,可是读完这套书不仅让我去 掉了对这位作者的偏见,也开始理解阅读人物生平的必要。
下册与上册相同的是基本也是越看到后来越精彩,作者越开 始表达自己主观的一些想法了,所以看到后面基本是一气看完 的。作者描写王阳明的心理历程既他的学说完善的过程,心学总 归是儒家学派的一个分支,但是王阳明是一个破开当时学子对于 所学儒学的迷思的大家,所以后人对其多有推崇。可是因此,也 因为王阳明经常使用佛家的一些术语,不仅其对立派以此做__, 他的支持者也会恼火。
所以作者介绍王阳明家庭及生平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如果 不理解这个人的家庭,他受过的教育,那么确实不容易理解后来 这个人是如何自成一派,也确实不好理解为什么他喜欢用一些佛 教术语来表达自己。
而对于我而言,我相信本性本善,但是我不随意相信人,虽 然我知道与人交际
《王阳明》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