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改进建议
[摘要]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11010年代末跨国种子公司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严重威胁着我国种子产业安全,也使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种子企业缺乏据显示,目前在我注册的外商投资种子公司已有76家,其中包括42家合资公司、26家独资公司和8家中外合作经营公司,而种子公司的核心资源——技术与专利却掌握在那些名义上只能占合资公司49%股份的外国公司手中。[1]不仅如此,他们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其中有些品种的市场影响力很大,推广速度特别快。例如,先锋公司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迅速扩张,截至2022年该公司的玉米品种仅“先玉335”就约有3000多万亩播种面积,再加上其他品种,播种面积将近6000万亩,约占我国玉米播种总面积的13%。“先玉335”在2022年的纯利润约有6亿元人民币,加上各种套牌销售,它在中国玉米种子市场上的纯利润约占整个市场的1/2。在蔬菜种子市场中,洋品牌的利润已占到80%以上,控制了1/2的市场份额。[2]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用种量巨大。根据国际种子联盟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世界商业种子市场价值已经超过300亿美元,而我国商业种子国内市场销售额也已近5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资本的逐利性使各大跨国种业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纵观我国种业市场,国内数千家种子企业规模大多偏小,难以与跨国公司竞争。[2]国外大型种子公司大肆抢占我国种业市场份额,严重威胁我国的种子资源和种业安全。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来研究种子产业的未来发展,避免大型跨国种业公司主宰我国种子市场。
二、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世界商业种子市场总价值为300多亿美元。其中,世界五大种企2022年种子销售额如图1所示。排名第一位的孟山都公司占全球种子市场20%以上的份额。排名前三位的公司(孟山都、杜邦和先正达)销售额共计161亿美元,占全球种子市场的53%。
图1世界五大种企2022年种子销售额
我国种子企业的现状是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2022年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中国2022、2022年度种子市场规模约为550亿元,居全球第二,国内8000多家种业公司中只有10多家上市,市场份额仅占13%。[3]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种子企业占到了70%,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仅有200多家,真正能够实现从繁育到推广一体化经营、市场范围覆盖全国的种子企业不到101家。我国前10强种子企业的销售额占同期市场份额不到1%,与世界前10强种子公司相比实力悬殊。[2]
工作改进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