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全景(资料图片)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
(原灌县)境内,岷江上的大型引水枢纽工程,也是现有世
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
256~前25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全景(资料图片)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
(原灌县)境内,岷江上的大型引水枢纽工程,也是现有世
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
256~前251),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月最久、唯一保存、以无坝引水为特点的弘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程以浇灌为主,兼有防洪、水运、城市供水等多种效益。成都平原因此富庶,自古有“天府之国”美称。都江堰始名于宋代,宋从前称都安堰、湔堰或犍尾堰。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立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隶属工程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
进水流量等问题,除去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浇灌作用。
截止1998年,都江堰浇灌范围已达40余县,浇灌面积达到
。
都江堰的工程构造古代都江堰以竹笼、木桩和卵石为主要建
筑材料。以竹编笼内填卵石,用来建造鱼嘴、飞沙堰、内外
金刚堤和人字堤等工程。每年纪修需改换竹笼一万多条。为
了减少每年纪修工程量,历代水工和劳感人民不断谋求工程
构造的改造,尤以鱼嘴为重点。元代曾以石料修砌鱼嘴,并
在其顶端铸铁龟;明朝修砌鱼嘴,前置铁牛分水;清代复用
砌石鱼嘴。这些工程均因基础不稳,未能长久。
1936年改以
竹笼为基础,前端与两侧护以木桩,其上修建砌石鱼嘴,工
程延续时间较长,直至1974年修外江闸时改建成钢筋混凝
土构造。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
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
利导,无坝引水,自流浇灌,使谨防、分水、泄洪、排沙、
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浇灌、水运和社会
用水综合效益的充散发挥。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
持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立,以
不损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
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都都江堰水利工
程成为世界最正确水资源利用的模范。都江堰名称由来秦蜀郡
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音:
jianpeng)”,
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从前叫“湔山”
,而那时
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
,
都江堰就叫“湔堋”。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域设置都安
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
和办法,主假如“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
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都江堰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