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氯霉素生产工艺原理
自学
1
第10章 氢化可的松生产工艺原理
第一节 概述
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化学名11,17,21-三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
2
氢化可的松又称皮质醇。主Oppenauer氧化反应能选择性的氧化为酮,而不影响分子结构中其它易被氧化的部分 。它的氧化剂为环已酮,催化剂为异丙醇铝。
26
①烷氧基的交换
H
H
27
②氧化-阴离子转移。环已酮羰基上的氧原子的未共享电子对进入铝原子的空轨道,而羰基碳原子则作为阴氢的受体,接受甾体C-3上阴氢离子进攻;整个反应在空间上形成一个六元环的过渡态。随着电子的转移,C-3上的氧原子与铝原子断键,氢原子带着一对成键电子对以阴氢的形式转移到环已酮,C-3就形成酮基。
28
③双键位移重排。C-3位上的酮基与C-4位上的活泼氢烯醇化,二个双键形成共扼体系,当回复为酮基时,氢加在共扼体系的未端C-6位上,使双键转位到C-4和C-5之间。
④异丙醇铝的再生
29
将双烯醇酮醋酸酯和甲醇抽入反应罐内,通入氮气,在搅拌下滴加20%的氢氧化钠液,温度不超过30℃,加毕,降温到28~30℃, 逐渐加入过氧化氢,控制温度30±2℃,加毕,保温反应3h,%以下。环氧物熔点在184℃以上,即为反应终点。静置,析出,得熔点184~190℃。用焦亚硫酸中和反应液到pH7~8, 加热至沸,减压回收甲醇,用甲苯萃取,热水洗涤甲苯萃取液至中性,
30
甲苯层用常压蒸馏除水,直到馏出液澄清为止,加入环已酮,再蒸馏除水到流出液澄清。加入预先配制好的异丙醇铝,,冷却到100℃以下,加入氢氧化钠液,通入水蒸气蒸馏带出甲苯,趁热滤出粗品,用热水洗涤滤饼到洗液呈中性。干燥滤饼,用乙醇精制,甩滤,滤饼经颗粒机过筛、粉碎、干燥,得环氧黄体酮,熔点207~210℃,收率75%。
31
三、17α-羟基黄体酮的制备
(1)上溴开环反应
环氧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极不稳定,很易开环生成反式双竖键的邻位溴化醇,因在酸性条件下环氧基的氧原子先质子化,溴负离子从环氧环的背面(β面)进攻;由于C17位上有乙酰基边链的位阻影响,溴负离子只能进攻C16位上,使环氧破裂,生成16β-溴-17 α羟基的反式加成物。
32
33
(2)氢解除溴
这是卤代烃的氢解脱卤反应,氢气被催化剂Raney镍吸附后,形成原子态氢(H),它很活泼,使C16位上的C-Br键断裂,并生成C-H和HBr达到除溴的目的。在分子中还存在有其它可被氢化的基团,根据吡啶氮上的未共享电子对更易被活性镍吸附,因此,加入吡啶,以保护C3位C20位上的酮基及Δ4双键不被氢化。另外,加入醋酸铵以除去溴化氢。
34
35
将含量56%的溴氢酸预冷到15℃加入环氧黄体酮,温度不超过24~26℃,加毕,,将反应物倾入水中,静置,过滤,再用水洗涤到中性和无溴离子,得到16β-溴-17α-羟基黄体酮。使其溶于乙醇中,加入冰醋酸及Raney镍,封闭反应罐,尽量排出罐内空气。×104Pa的压力下通入氢气,于34~36℃滴加醋酸铵-吡啶溶液,继续反应直到除尽溴。停止通入氢气,加热到65~68℃保温15min,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冷却,加水稀释。析出沉淀,过滤,用水洗涤滤饼至中性,干燥得17α-羟基黄体酮,熔点184℃,收率95%。
36
1)由于环氧黄体酮C4C5有双键,对溴氢酸中游离溴的含量加以限制。
2)在氢解除溴时,为避免分子中其它部分被还原,除采用上述加吡啶的保护措施外,Raney镍的活性极为重要。
3)反应中生成的溴化氢是活性镍的一种毒化剂,会阻碍反应进行,加入适量的醋酸铵,既可以中和溴化氢,又可以和醋酸形成缓冲对,以维持反应体系的pH值的相对稳定。
37
4)氢解除溴反应是一个气-固-液三相反应,必须加强搅拌。
5)Raney镍表面干燥后,遇到空气中的氧即迅速反应,引起燃烧,应注意安全,一般将Raney镍浸入在水中备用。
38
四、Δ4孕甾烯-17α,21-二醇-3,20-二酮的制备
羟基黄体酮经C21位碘代和置换二步反应,引入乙酰氧基制得Δ4孕甾烯-17α,21-二醇-3,20-二酮醋酸酯。
39
(1)碘代反应
碘代反应属于碱催化下的亲电取代反应。C21位上的氢原子受C20位羰基的影响而活化,在OH-离子作用下,α氢原子易脱去并与之形成水;碘溶在极性溶剂氯化钙-甲醇溶液中易被极化成I+-I-,其中I+向
氢化可的松的生产工艺原理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