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管理自问—— 1 、幼儿园的第一产品是什么? ——课程幼儿园课程质量是衡量一所幼儿园水平的重要指标。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育人目标的载体。幼儿是在消费课程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发展的,课程也在幼儿参与消费的过程中得以完善的。 2 、幼儿园课程到底指什么? ——一日活动皆课程行动—— 1 、搭建完整而清晰的幼儿园课程结构(见新幼课程设置结构) 建设宗旨:课程结构变中求稳,课程实施稳中求新,做到“全面优化基础型课程,规范丰富拓展型课程”。 2 、组建清晰而有效的课程建设组织(1 )组织机构课程领导小组——年级组(兼教研组)、课题组——主题承包人、学科组——直接实施者(2 )有效运作策略: ●主要策略之一—明确职责、相互合作具体职责: 园长全面负责、把舵、调控; 业务园长负责指导学习板块、游戏板块、做中学板块的组织与实施,负责保教秩序、课程建设常规的落实; 教科室主任负责指导拓展型课程的研发,保证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的有机整合; 保健主任负责指导生活板块、运动板块的组织与实施; 年级组长的“三权”“三为”,负责把握年级组课程实施的容量与质量; 主题承包人全员全程质量管理责任;学科组负责指导本学科教材特质分析、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组负责关注研究方向与动态,常规教学与非常规教学的有效组织与实施。群体组合后,保证本课程每个板块、每类活动、每个环节都有人具体负责,能有效组织与实施。同时还邀请市区幼教领导、教研员成为课程实施的专业指导者,阶段性参与课程审议,帮助教师清晰课程理念、指导规划与实施、给予教育理论的辅导,参与阶段或终端评价等。另外还有家长也会间接、非正式地参与课程活动,如支援幼儿活动材料,担任编外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分层要求: 园级管理,主要是对课程的理念、课程的架构、课程实施人员的配备、课程实施成效的评价进行管理。年级组管理:课程计划的制定,主题招标方案的撰写,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班级管理,主要与实施相交融,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管理。它涉及周日活动计划、一日活动的组织管理、具体的课程资源的管理、家园联系工作的管理等等。教师进行的自我管理,根据班级的工作计划和常规,教师管理自己的课程实施行为。●主要策略之二——课程管理上的统整期初,对课程计划、课题计划、学科计划的统整, 在每个主题实施阶段,各相关责任主体能对课程内容、课务安排做结构性分析:常规课程与拓展课程,主题内容与非主题内容,传承部分与突破部分…… 3 、形成规范的《新幼课程管理办法》(见附件) 4 、积累翔实的课程实施资料。(1)总纲类: 《新幼课程实施方案》《小中大各级组课程计划》【其文本框架主要有: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六个部分。】(2)过程性资料(即主题资料包):有三类。文本资料,主要是孩子的学录、相关背景材料; 音像资料:主要是孩子活动的照片、录像,研讨课、特色活动的录像等。【资料包的文本框架有:主题名称、主题思路或前言、主题目标、主题网络图、主题活动安排(最后一周在常规性游戏活动下面增添“快乐大本营”一栏)、环境与资源(包括主题墙、区域设置)、主题反思与评价(第一责任人主评,教研组长把关)、主题管理(教研组长执笔)。】一定要搜集所有的过程性资料。由主题第一责任人负责,主题结束后一周内完成。并签署第一责任人的名字(质量管理三部曲中的第三步:署名制)。 5 、探索有效的园本管理策略(1 )课程审议幼儿园课程审议就是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境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以便对相关的内容、策略等作出选择。我园开展的审议形式有如下四类: 班内审议:随时进行。班际审议:以同级组为主,与上届级组成员一起进行也十分重要。同级组分随时展开、周五集中进行两种;与上届级组的审议更多的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可行性与实际成效。与此同时,同研究组、学科组或领域组内的审议也会出现,一般针对性更强更细更具体,如新生适应班结束后、巧手节结束以后等。园际审议:幼儿园之间不定期或定期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审议、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如,上学期我们就与三井、湖塘中心幼儿园分别展开数学启蒙、“手的主题”等专项审议活动。专家参与的审议:我们每学期都请专业指导人员至少一次(教研员、幼教研究人员、市区幼教精英等)来园参与审议,他们给我园带来新的视角、新的知识、新的资源,也带来新的挑战。我园比较多采用班际审议。从审议内容看,有一活动一议的,有一主题一议的,也有一阶段一审的,如新生适应班课程、巧手节课程等。从审议时间看,有课程前审议(主题及主要活动核心价值定位、主要内容的适宜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以及课务安排的合理性)、实施中审议(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微调)、实施后审议(目标达成度的分析、实施资料的统整、修正、积累)。(2)“保质控
幼儿园课程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