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唐初李世民立储态度变化.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唐初李世民立储态度变化
 
 
[摘 要]唐代贞观十七年的太子废立是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其中李世民的态度耐人寻味。他的态度既受儒家正统“立嫡以长”的思想的影响,也受到“元勋”的影响,父子亲情也影响了李世民在立储问题上的态度。府置文学馆,得自引学士。”[13]这给了李泰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因为在李世民还是皇子的时候,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渊允许李世民“于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14]“十八学士”应运而生,他们为李世民登上帝位立下了汗马功劳。让李泰置文学馆的意义不仅于其对文学的爱好,更重要的是可以因文学馆招揽人才。一时间李泰的府上“士有文学者多与,而贵游子弟更相因藉,门若市然”。[15]而李泰充分发挥其协调指挥才能,四期而成地理学巨作《括地志》,深得李世民欢心。其后,李世民亲幸李泰府邸,并对李泰康延坊大加赏赐,以示对李泰的鼓励。
李泰的月给高于太子,李世民而不觉。褚遂良一番“嫡庶尊卑”的奏章让李世民取消了对李泰的特权。李世民又让其搬入李元吉曾经居住过的武德殿。魏征以“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的理由,把李泰赶出了武德殿。通过这两件事情的试探,李世民意识到了朝廷中儒臣对“立嫡以长”的坚持。李世民听到三品以上的大臣轻视李泰,于是把他们批评一顿,并说“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
幸,安知诸王他日不为公辈之主!何得轻之!”既警告了三品以上重臣,又明确表达了对李泰的支持,向外界发出了强烈的信号。
此时,李承乾为了保住太子之位,不得不展开对李泰的攻势。而李泰为了夺得太子之位也是用尽心机。此时的朝廷“文武之臣,各有付托,潜为朋党”。[16]以至于褚遂良在回答李世民何事最急时说:“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17]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不得不两次表明自己对“立嫡以长”的坚持,一是遣魏征做太子的师傅,用绝天下之疑。二是在朝廷大臣私下议论废立太子传到李世民耳朵里时,他还在给朝臣表态:“闻外间士民以太子有足疾,魏王颖悟,多从游幸,遽生异议……太子虽病足,不废步履。且《礼》:嫡子死,立嫡孙。……朕终不以孽代宗,启窥窬之源也。”[18]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之下,李世民仍然在长与幼之间犹豫不决,以致于后来李承乾因心怀不满而试图谋反,不但没做到“不以孽代宗,启窥窬之源也”,反而被此束缚住手脚。
后来,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李世民发觉其才能不足“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而其三子李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19]在太子已经确立的情况下,李世民依然在立嫡与立庶、立嫡与立才之间犹豫。李恪当然不是完全因为其庶子的身份而没有机会,但是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李世民在对待立储这一关键问题的态度。
三、亲情与理智间抉择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三月,李世民的七子李■因在齐州造反,赐死。太子李承乾事后曾说:“我宫西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耳,与卿为大事,岂比齐王乎!”表达了发动政变的想法。在吏部尚书侯君集、汉王李元昌的怂恿之
下,开始计划政变。然而政变在谋划过程中即泄密,李世民令朝廷重臣审理,结果是“反形已具”。诏废李承乾为庶人。
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本人更倾向于李泰,李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然而李泰在这个过程中,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让李世民意识到“泰亦凶险”。第一,李泰向李世民表忠心,要在自己百年之后杀掉唯一的爱子,传位给李治。李世民感慨说:“人谁不爱其子,朕见其

浅析唐初李世民立储态度变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