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doc1 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摘要】作为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的古筝, 它在秦地形成流传且盛行于隋唐。随着历史的发展, 在全国及亚洲很多地区流传。现如今这门古老的乐器有许多人在学习, 很多学习者在演奏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探索如何在掌握古筝技巧后将音乐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关键词】古筝演奏;演奏技能;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7-0125 ( 2016 ) 12-0073-01 古筝作为一件伴随中国文化发展, 在肥沃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民族乐器, 是中国独特、重要民族乐器的代表之一。古筝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 要求演奏者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而且古筝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十分强大。古筝的演奏应当达到演奏者与听众共鸣,旨在精神享受。一、追溯其源,体味情感古筝的历史十分悠久, 要了解和欣赏古筝作品, 第一步是了解古筝和作者的作曲背景。首先社会环境, 即作者创作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等都是可能影响作者创作的因素; 其次是作者的创作动机; 最后是作者的灵感来源, 任何一样作品都有创作灵感, 而这种灵感来源有可能是哲学思想文化、自然人文景观甚至是其他的音乐作品等。例如:演奏者在演奏在《长相思》时,要知道作曲家是王建民,出身于江苏无锡, 且创作灵感来源于李白同名诗《长相思》。 2 第二步则是对于古筝自身理论知识的了解,古筝历史悠久,“群声之主, 众乐之师”便是它的美称, 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 可以表达出细致入微的情感。而随着历史的变迁, 古筝在地域环境、民俗民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演变成了许多有着不同特色的艺术流派。因此,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筝演奏者, 必须对各个流派都有一定的了解, 不仅要知道弹奏起来曲调温文尔雅的南派筝,还要理解泼辣、粗犷的北派筝。演奏者只有对演奏曲目流派了解透彻, 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筝曲, 才能将曲目演奏得有本有源,使曲目更加生动,富有生命力。二、敢于想象,艺术创作生活是艺术的源头, 想要了解古筝曲目的情感因素, 最重要的是了解作者创作时的情感,每首筝曲的创作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因此,要体会作曲者所描诉的意境。例如:学习新筝曲《秦桑曲》,我们要了解其作曲者周延甲创作题材来自于李白的诗《春思》,从这里出发我们就了解到筝曲所表达的是对夫君的一往情深。对于筝曲的演奏, 从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挖掘筝曲所表达的感情因素,对于作者创作意图有所了解, 才能更好地将筝曲中的情感表达演奏出来。对于演奏筝曲时的情感表达, 在了解各派风格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古筝演奏的理论知识。在体味好作者创作意图后将自己对筝曲的理解融入进去, 要敢于想象, 对音符赋予新的生命。要先确定曲目的主题思想, 与曲目情感交融, 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例如: 对于具有深远意境且音乐语言简练的筝曲《渔舟唱晚》,在演奏前应该先了解王勃的《藤王阁序》的情感, 体味“渔舟唱晚, 响穷彭?? 之滨”所表达的意境。只有对曲目感情意 3 境有所体会, 才能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才能将曲目演奏得更真切感人。三、熟能生巧,强化风格一曲美妙的曲子, 不仅是因为曲子本身情感的入微, 关键还在于演奏者娴熟的技巧, 如果演奏者不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 在演奏过程中就不能将曲目情感完整准确地表达给观众, 所以要想演奏好每一首曲子, 演奏者必须掌握好每一种
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